教育部重磅发布:一批民办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两年左右,再无民办小学初中

来源:全国三农法制中心 作者:李魁 时间:2021-08-12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最新通知:《教育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01

文件中规定:

要求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说白了就是:公办归公办,民办归民办,不再允许有新的公参民出现。并且列出了严格的时间线,预计将在两年内实现平稳转制。

文件最后还规定:

“将此项工作分别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和部署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并要求在今年8月底完成专项摸底排查,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制定分省分年度工作方案,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备案。

  看来,这次是针对民营教育机构的大整治。可谓势大力沉,不玩半点虚的。

02

    有人或许要问,难道以后就再无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民办大学了吗?其实,不是不能搞民办,而是叫停所有“公参民”的民办教育。

听起来有些拗口,说白了就是,纯民办不在这次范围内,针对国有或者公立学校以其他形式参与的民办学校这次被集体叫停。那究竟什么是属于公办参与民办(简称:公参民)呢?我们来看一下《通知》中的具体定义:

第一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第二类: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注:含具有财政经常性经费关系的其他单位、政府国有投资平台、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会、国有企业等)

第三类: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注:含公办学校以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参与办学)

此政一出,纯民办和民转公,路在何方?

03

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教育系统正在经历着所谓“国进民退”的新一波大潮。

为什么?答案非常清晰:因为民营教育机构发展势头太猛,不仅仅耗费了太多了教育资源(经费、招生、科研、专业、就业等),而且与国家战略导向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差。你要知道,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到2035年,还有14年时间。中美博弈最为关键的这14年里,什么人才最有价值?一定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人才,最有价值。这些年挂羊头卖狗肉的例子,在中国教育市场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就比如大学学院,?让人眼花缭乱:什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等等等,你以为就是浙大,北京师范大学和厦大?其实,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被蒙在鼓里。看上面的两张表可以看出,独立院校就是挂名于某所著名的大学,然后再进行单独的招生,俗称“三本”。最近十余年,各地高校盲目“扩增”,再加上经济利益驱使,很多公办大学纷纷与企业合作创办独立学院,校企联合大学。甚至许多独立学院都没有独立的办学场所,也没有自己的师资力量,这就导致独立院校的办学质量受到质疑。更加极端的是,很多独立院校都是挂着公办大学的名进行招生,学费高昂。四年下来,孩子交了巨额学费,只学会了打游戏和刷抖音,专业能力也是一塌糊涂。毕业后,更是让家长焦头烂额。

比如XX大学珠海学院,很多学生和家长就以为交完高额的学费就相当于是在XX大学就读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XX大学和这个学院根本就不是一个学校,且颁发的毕业证也完全不同,找工作的时候更是天差地别。这次清理整顿,表面上是去粗取精,规范独立院校招生以及教学质量,实际上国家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这步棋,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旺。

04

同样,对于民办学校来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续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

拿杭州举例:

其实,对于杭州国有公办初中来说:大部分民办学校最好的选择是转制公办或者直接停办;原本公参民的学校,民营资本陆续退出,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纯民办目前面临最大的困境是招生困难,生源变差。没有学生,哪来的开学?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长此以往,必将关门大吉。

其次,“双减政策”和“公民”同招的双重加压下,纯民办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除热门初中以外,其他民办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比如:

2021年5月24日,杭州钱塘区教育局发布公告:金沙湖实验学校正式由民办学校转制为公办学校。转制工作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

以下是杭州国有民办一览表(部分),仅供参考。

根据此次文件内容,可以看出:力度之大,下手之重,实属罕见。同样,根据各个省的反馈可见一斑:

湖南省在2021年6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通知,要求将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的比重调减至5%以下,大约会调减36.4万余人,并且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6月29日消息,江苏省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推进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部署我省狠抓落实2021年教育重点事项工作总体方案》,明确表示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力争用2-3年时间将全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数占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降至5%以下,县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数占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降至15%以下。


按这个趋势,未来更多的“公办民”或非常优质的“纯民办”教育机构,将会前赴后继的奔向公办怀抱。


但可以断定的是:一部分“不合规”的教育机构,因自身条件限制,或因资质、权属、等级限定等等门槛儿问题,被拒之门外,置之消失。说白了,未来只有三种教育机构可以存活下来:

第一个就是一直以来都根正苗红的公办学校;

第二个就是已经顺利转正的公办学校;

第三个就是纯民营学校,但举步维艰是肯定的了。


很明显,新规之后,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局势不可避免!

05

靠混日子也可以招到生,赚到钱的时间一去不复返!


针对这些挂靠公立大学的独立学院来说:要么转民办,要么停止办学!

目前来看,别无它途。

是的,因政策原因,一部分学校不得不选择关门大吉。

同时,各地“民转公”工作,也箭在弦上。

近日,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民转公”工作筹备会在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

为回报社会,经原淮阳一高董事会研究,校长王业生向有关部门正式递请《淮阳一高关于学校捐献报告》,将学校整体捐献给当地政府。

根据网上资料,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民办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员工1300人,在校生两万多人,2002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筹建,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被评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的,你没有看错!

02年筹建,而且还是省教育厅批准,05年又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这样的学校才有资本,拿到转正的入场券。

7月31日,让许多家长悬着的心彻底落了下来。

周口市淮阳区教育体育局以红头文件方式,正式公布淮阳第一高级中学按公办学校进行招生。

此事,方才尘埃落定。

06

那其他民营学校怎么办呢?

根据媒体报道,此前,四川眉山天府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简称天府嘉祥),还没等到9月1日开学,但已经被要求转设为公办学校。

原因是在6月11日四川省教育厅等部门发布的一份官方文件:《关于暂停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文件要求各地,暂停审批一切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


眉山天府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是民办教育实施新政前后,四川第一例由民办转设公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天府嘉祥的性质将就此发生改变,家长和学生们或许将重新选择。

据了解,天府嘉祥由四川恒邦双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眉山视高镇,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能够容纳3000人,由嘉祥教育集团负责运营管理。此前,两家单位已经在攀枝花市,合作兴办了嘉祥攀枝花学校。


去年起,嘉祥教育集团的老师,就开始了天府嘉祥的开学准备工作,目前只能停下来。据说学校已经招收到七八百各年级学生。

另外,一所杭州的老牌学校。

同时,根据自媒体号网上报道,教育部文件出来没多久,杭州这所民办学校因此停止办学。

该自媒体所指的民办学校,是位于滨江区的滨虹学校。文章引用了滨江教育发布8月2日文章《2021年滨江区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学校分配公示》中的一段说明文字,称滨虹学校去年初中部停止招生,现在直接宣告整个学校都停办了。

根据媒体记者求证:


滨江区教育局表示,该校的停办并非因为近期的“公参民”文件,其实学校的停办分流工作早在去年就开始逐步进行了结。


可以看到,教育部已经给出了清晰的时间线,今年8月底进行排查筛选,两年内完成计划工作。


这件事情,对于公办民营学校,无疑是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洗礼,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