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致富“良方”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2-21

  近年来,漳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地道中药材产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广大群众开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良方”。

  突出企业带动,大力普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合理布局全县中药材种植区域,实施种苗试验推广、机械化种收步伐,按照“公司带动、连片发展、整体推动”的思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推广种植模式,建立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达到14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建设15个。从中药材原种化生产源头环节加强中药材品质,使漳县中药材真正符合“道地药材”标准。目前,该县已建成中药材粗加工点6个,组织龙头企业在中药材适种区贫困村筹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等技术。

  优化产业结构,依托中药材产业区域经济优势,形成了以当归为主的西南部高寒阴湿山区等三大中药材种植区域,按照“生产基地化、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加工规模化、销售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当归、黄芩等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当地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格局。全县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7.5万亩,建立种子种苗基地1.2万亩。同时还加大对金银花中药材的示范推广,在武阳镇何家山等村建立示范基地180亩,栽植金银花8.6万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组织实施中药材、马铃薯等到户产业扶持项目,进一步增加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完成马铃薯、中药材等种植及养殖业保险任务742.26万元,实现有意愿的贫困户以及增收的主要种养产业实现保险全覆盖。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形式,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建立最低收购保护价,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成功引进甘肃衡济堂药业公司落地建厂,今年,该县中药材总纯收益达到3.5亿元。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891/202112/192227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