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米书法长卷折射的不忘初心与使命感

来源:本网 作者:张杜泉 时间:2022-01-17

(全国三农调研员张杜泉讯)认为张转周是个能著书、能写作且精湛于书法的“文人”,那就不免片面和肤浅了。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张转周在新密市大隗镇从最基层的通讯员、林业技术员一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成长历程中,凡是熟知他的领导、同事和农业、农村、农民的朋友们,却无一例外地称他为“硬干的实干家”!这一个“硬”字,是他从1978年元月在大隗镇人民政府参加工作至今41年来“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政治过硬”的朴素写照,既体现了他为河南省“三农”事业勇于担当、为河南省“三农”发展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又体现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所有党员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缩影。

“观物取象,知言识人”。1994年至1996年期间,张转周一步一个脚印地升任到大隗镇党委副书记。他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在一般人的眼中“已经是‘高官’了”。其实,对于职务的高低,他一直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有些麻木。而令他兴奋的是主抓了全镇辖内的再生纸产业,有了具体可抓的“抓手”,他的视界里布满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战略布局,同时兼顾了降低污染、降低成本、降低税费的造纸行业战术。表象上,他把辖内造纸企业的经济效益抓得风生水起;本体上,他早已聘任了专家研究治污方法,把会客室改造成了试验室,并在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专利研究中取得了成果。当然,因造纸而造富的大隗镇是受人妒嫉的,以污染为题的举报一直举报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这种“不凡”的举报举动,不啻为“把天捅了个大窟窿”!特别是全国人大调查组会同省、市各方面负责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大隗镇的时候,有的人吓得腿肚子都抽筋了,有的人则幸灾乐祸地说:“当场免了张转周的副书记那都是轻的……”。然而,当调查组一行在会客室“逮”着张转周,尤其是看到他正在这个特殊的试验室里做着试验的场景后,有关领导的怒色顿时转为喜悦地说:“看来,这个年轻人是有想法的,先听听他的解释”。而张转周没有任何解释,他只是和专家一起把一瓶造纸废水片刻演变成了一瓶清水,尔后当众一饮而尽,无声胜有声地告白了一切……他清晰地记得,有一位领导当场向北京通话说:“有关取缔再生纸生产决定的通知,先暂缓发出”。

从此,1996年成为了张转周的最大“反转”——同年12月份,他被调到河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工作,担任了河南省乡镇企业造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农业部纸及纸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从乡镇的科级干部一下子擢升为省里的正处级干部,也成为了别人视线中的“传奇故事”。张转周自然也非常兴奋:一是兴奋自己有了更大的“抓手”,二是兴奋自己有了学习和调研“三农”的更大平台。

还是从此,张转周除了做好河南省乡镇企业造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农业部纸及纸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双重岗位的工作外,他的思想在面对河南省“三农”的深刻思考和面向全国的通盘构想中放大了。为了准确把握中央“三农”政策的精髓,他运用书法抄写了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文,该书法长卷被河南省博物院永久收藏;当他在延津县担任副县长和县委副书记挂职锻炼期间,他更加如鱼得水,以河南省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为题,通过对该县 18个乡镇、 374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以详细的“对县乡干部制度改革,撤乡并镇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村级公司化管理等意见”论据,得出了《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实现农村改革新飞跃》调查报告的论证,旨在为中央领导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提供参考。引用有关媒体报道的话说,“不知是巧合,还是他的报告起了作用。在他的信寄出不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新乡视察,并且部署了撤乡并镇工作”。

今天,仍然有人问张转周:“你怎么有胆识和方略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言献策”?而他无须回答,只要看看他运用毛笔小楷书写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要讲话的书法长卷,通过256篇、共110万字的巨幅匠心,你就会明白:“学习强国”的学习中,他的学习方式是创新的,他的心得体会是实践于河南“三农”中的。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