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民收入或破1.3万元 增速跑赢城镇居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1-07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9日介绍了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的 六个新。他说,四年来农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累计增长47.4%,今年有望突破1.3万元;农民收入增速连年跑赢城镇居民,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2:1,比2012年下降了0.1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副主任吴宏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叶贞琴介绍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韩长赋表示,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概括起来有六个新,就是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新局面,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

  第一,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连续4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2013年首次突破1.2万亿斤大关,已连续4年站稳这个台阶。今年也会保持在1.2万亿斤水平。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五年来,不仅粮食连年丰收,其他重要农产品也供应充足。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大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根据市场,减玉米、增大豆,籽粒玉米近两年累计调减了种植面积近500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了1600多万亩。同时,畜牧业规模化率达到56%,渔业减量提质增效取得了明显进展。

  产业结构更优了,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竞相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之比达到了2.2:1,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22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5700亿,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明显增加。

  区域结构更合理了,粮棉油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生猪养殖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养猪大县和奶牛大县的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0%和60%。

  第三,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5%,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的机械化水平超过75%,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