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 综合利用率超80%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04

秸秆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用则变宝,废则生祸。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量大面广、十分丰富。十多年前,秸秆一直是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大牲畜的主要饲料,少部分作为有机肥料、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多为粗放型利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秸秆的用途和利用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结构性变化。

秸秆处理利用事关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可谓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需要,社会舆论关注。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每年夏秋时节,总有一些秸秆焚烧引发火灾、污染环境、威胁交通运输安全的新闻见诸报端。2016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选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10个省(区),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探索区域技术路线、模式和机制。

时至今年,所有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均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或达到90%以上,环保部秸秆焚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0个试点省秸秆焚烧火点数为11624个,比2015年降低了32%。各试点省均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处理行动模式,如安徽省灵璧县秸秆循环利用工业产业化模式,山东省兰陵县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全覆盖模式等。在中央财政试点补助资金的带动下,各试点省整合项目资金,完善配套措施,政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如黑龙江在60个县开展秸秆压块燃料试点,对建设每个秸秆压块燃料加工站补助99万元,对秸秆收储中心每5000吨收储能力补贴20万元;河南省整合资金7536万元,河北省引导企业自筹7000多万元,开展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安徽省按照水稻秸秆50元/吨、小麦秸秆40元/吨、其他秸秆30元/吨的标准对秸秆发电进行补贴。

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李洪文看来,秸秆多了需要出路,土壤饿了需要反哺,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很好地把两者衔接起来。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各地坚持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原则和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大方向,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秸秆市场化利用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和标准化水平。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秸秆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日益完善,秸秆五料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肥料化、饲料化等农用比重接近70%,以农用为主、其它方式较快发展的利用格局已经形成。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