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04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指出当前山东省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经性途径传播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占到新发现病例90%以上,疫情正从易感染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导致艾滋病疫情增加的高危因素错综复杂。提出到2020年,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政策更加完善,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得到最大限度发现;经性途径传播得到进一步遏制,基本消除经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社会救助得到保障,生存质量逐步提高。全省的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性传播已成主要传播途径 占到新病例90%以上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覆盖全省81.6%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覆盖全省17市,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重点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90%,艾滋病防治知识覆盖面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动员检测2800余万人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90%,艾滋病病死率下降到4.3%,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当前,山东省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交织,防治任务更加艰巨。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虽然近年来山东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增长速度趋缓,但仍然呈增长趋势,自2011年以来增长率为28.1%。

  流行因素更加复杂。经性途径传播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占到新发现病例90%以上,其中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占比超过50%;青年学生、老年人感染人数日益增多,疫情正从易感染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导致艾滋病疫情增加的高危因素错综复杂。

  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仍有30%左右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和管理,成为潜在传染源;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部分人群知行分离现象严重,干预难度较大;卖淫嫖娼等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合成毒品滥用导致不安全性行为增多,增加艾滋病经性传播机率。

  防治力量仍然不足。部分市、县(市、区)对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经费不足,缺少监督考评机制,全省县级疾控机构艾滋病防治人员平均不足2人,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艾滋病防治参与度不高,当前全省的艾滋病防治力量尚无法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这些困难和问题成为十三五期间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制约因素和工作瓶颈,需要进一步确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实现十三五艾滋病防治目标。

首页上一页上五页12345下五页下一页尾页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