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长后期“四防一促”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9-22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华西秋雨出现时间早、较常年同期偏强、空间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后转涝情况。此外,今年北方秋汛预期较重,早霜、台风威胁较大,大豆后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指导各地加强大豆后期田间管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专家组研究提出以“防涝渍、防早霜、防倒伏、防病虫、促早熟”为重点的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涝渍。雨后及时疏通沟渠,抢排积水,降低田间土壤湿度,预防沤根烂根,减轻渍害影响。对受灾地块及时清理植株,视倒伏程度扶正培直护根,促进恢复生长。大豆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同时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应及时追肥增加产量。绝收地块可及时改种速生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尽量弥补灾害损失。

  (二)防早霜。东北产区应密切关注气温变化趋势,采取喷施调节剂、智能或人工增温等措施降低早霜威胁。可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等增强植株抗寒性。也可通过智能型防霜冻烟雾发生器增温,或田间人工熏烟防冻,在大豆地块的上风口,放置秸秆、树叶、杂草等点燃,慢慢熏烧,使地面笼罩一层烟雾,提高局部环境温度。发生早霜的地块可适时晚收,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稳定产量。

  (三)防倒伏。遭遇大风、冰雹造成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严重倒伏(植株倒伏于地)的,建议不要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轻度倒伏的可以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并培土施肥,扶正培直,促进恢复生长。可施用钾肥增强大豆植株抗倒能力,尽量降低产量损失。

  (四)防病虫。坚持病虫兼治,以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东北地区重点防治食心虫,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重点防治点蜂缘蝽和烟粉虱,南方地区重点防治斜纹夜蛾、高隆象和锈病等。在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喷施叶面肥、调节剂同时作业,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效果。

  (五)促早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逆、抗寒能力,同时根据土壤缺素情况适当增施钼酸铵、硼砂等微肥。喷施时间以下午4点后为宜。此外,通过拔净田间大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也可促进大豆生长发育。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1264/2022/9/21/4bb6d7a6199647a4899dec26f113c3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