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强化技术指导 贫困户农产品产得好卖得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1-29

  “为改变种养结构比较单一现象,海口在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过程中,充分尊重贫困户发展意愿、产业选择意向,因地制宜指导贫困户发展禽类、畜类、瓜菜、热作等多元化种养项目,做到产业精准帮扶。“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李世高介绍,2017年初海口建档立卡贫困户687户2940人(含农垦农业户籍贫困人口68人),全年产业和设施帮扶2936人,计划投入资金1639.31万元。

  据介绍,去年海口全市帮扶种植经济作物32.1亩、热带水果148.5亩、南药502亩、花卉等作物457亩,养殖家畜1540头只、禽类142652只、鱼苗10000尾。发动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588户2542人参与到22家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产,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86.5%。

  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

  海口在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中,强化技术服务指导,着力提升种养管理水平。市农业局组织全市农技人员分片分专业,对每个贫困户实行一对一上门跟踪技术服务,去年组织302名村级防疫员包片包村对贫困户饲养的畜禽全面进行动物免疫防疫。联合科研院所通过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田头培训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等形式,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现场培训指导、培训班73期场次,培训人数达5742人次,实现农业技术培训全覆盖。

  整合海口市瓜果菜运销商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农业扶贫电商,全力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保证贫困户的农产品种得出来,卖得出去。目前,海口市贫困户的农产品没有存在滞销问题,贫困户的收入得到有力保障。海口还发动企业、运销商对贫困户种植产品实行包销。如海南新发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共帮助贫困户销售蔬菜产量533.7吨。永兴电商扶贫中心通过运营团队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进行推广和品牌塑造。全市11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已建成并入驻苏宁、淘宝平台设店。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海口还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着力消除“空壳村”问题。海口市对各级帮扶干部、贫困村干部进行了发展集体经济培训,因地制宜采取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措施。如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党支部发起成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及农户脱贫致富。秀英区东山镇城西村委会投入20万元,在山塘养殖3500只鸭子,销售收入交村集体。龙华区龙泉镇美定村投入29万元到新发地入股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灵山镇爱群村委会成立合作社发展肉鸭养殖业,销售3万元全部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海口还结合特色和主导产业,建立农业种养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了新发地瓜菜大棚扶贫示范基地、石斛种植示范基地等11个扶贫农业产业种养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带动产业扶贫发展和组织化程度提高。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