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输血”又“造血” 精准扶贫见成效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2-01

  东平县创新扶贫方式、加大扶贫投入,既“输血”又“造血”,以“输血”来“造血”,实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临近中午,东平县大羊镇五保户供养中心食堂里,热腾腾的饭菜刚刚出锅,李西莲与宋太芹夫妇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准备去村里为贫困老人送午餐。

  送餐人李西莲说:“我们一天三次给几位有年纪的老人送餐,定时定点的来到,叫有年纪的老人高高兴兴的吃上热乎饭。”

  送餐的第一户是杜村贫困户林恩喜老人家,宋太芹为老人盛上饭菜,端到桌前,并招呼两位老人趁热吃。“挺好,挺好,热乎乎的菜和干粮,吃得很好,一天三顿。”林恩喜说。

  这温馨的一幕,是供餐扶贫之功。许多高龄老人孤苦无依、体弱多病,子女长期在外地打工不在身边,普遍存在“吃饭难”问题,为让他们吃饱、吃暖,东平县在大羊镇开展供餐扶贫试点,从大羊镇五保户供养中心辐射三公里,免费为扶持对象提供一日三餐,保障他们的基本饮食需求。

  大羊镇民政办主任王鲁说:“目前我们筛选了六户11人作为救助对象,分布在大羊镇的杜村、东南村、西南村等地,并筛选确定了送餐人员两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全镇范围内筛查有需求人员,解决他们的生活后顾之忧。”

  扶贫攻坚,要“输血”,更要“造血”。走进东平县大羊镇杜村“扶贫车间”——幸福院,几位村民正一边唠嗑一边编织工艺品,旁边已经完工的绳编垫子、红苹果等编织品整齐排列着,村民们告诉记者,她们不仅仅是在编工艺品,更是在编织着自己的脱贫梦。村民贾秀霞说:“现在地里不忙了,通过第一书记范书记给咱联系来的手编工艺,编苹果、编垫子,家庭妇女坐家里可以挣钱,每月能挣四五百块钱,日子越过越好。”

  2017年5月,市派第一书记范涛到东平县大羊镇杜村帮扶,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多的现实问题,引进了编织项目,手工编织从业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许多平时闲散在家的妇女通过做手工活赚取工资,实现“家门口”就业,干活顾家两不误。

  派驻东平县大羊镇杜村第一书记范涛说:“我们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书记的重中之重,带领村两委到鲁普耐特公司去参观,学习考察项目,引进了手链编织和虚拟岗位扶贫,公司为我们13户贫困户建立了虚拟岗位的扶贫工资。”

  近年来,东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探索走出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新路子。2017年,东平县省市级贫困村退出58个,贫困人口脱贫6106户14429人,1.7万名群众喜迁新社区;利用扶贫专项资金4182万元,策划实施产业项目48个,全部建成投产见效。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