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脱贫需要“适合的教育”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1-29

  

    最近,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光明日报》教改透视栏目,发表了题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写道:用十九大报告中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当今教育的主要矛盾,我们会发现,十五年前的判断在当今江苏教育的实际中,可以进一步具体化: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具体化,或许可以为我们思考教育改革,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这个分析,正好切中了江苏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

    在从事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我将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为:以职业教育为抓手、面向农村贫困家庭特殊青少年群体招生,把那些因各种无奈的原因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被击败的不幸孩子,找到请到扬州市天海职业技术学校来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努力做到帮扶一生、脱贫一家,找到一种最适合他们、也最适合我们这群办学人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有机结合的1+2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江苏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仍有穷人,特别是因病因灾而致贫的新穷人,这些是客观存在,也是常见的事实。天灾人祸总会降临到人们的头上,无论社会怎么进步、地区怎么优越、人们多么富裕,总有一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在为基本生活条件而奋斗、与命运抗争。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帮助。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党的社会政策,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兜了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要求,这是保证这些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权利的根据。用适合这一群体的教育方式,对他们实施职教扶贫,让他们能自立于家庭和社会,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葛道凯说,适合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我们的职业教育如果符合这三个标准,对服务对象来说,那无疑就是最好的教育。

    江苏的职业教育、全国的职业教育,以适合的教育为抓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职业教育中,就肯定会更上层楼,让不同人群享受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王功亮)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