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拓致富新路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2-0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从沂蒙山的绿水青山里“挖”出真金白银?海关的“第一书记”们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每到夏收秋收季节,秸秆禁烧问题就成为乡镇领导关注的头等大事,他们只能日夜守候在田间地头,防止秸秆燃烧污染环境。曹智了解到一家大型公司产奶基地坐落在村旁,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青储饲料,他就想着把村周边的农业资源与奶牛养殖结合起来,给百姓开拓一个增收的新项目。经与公司多次洽谈、协商,最终达成了给奶牛养殖基地供给青储饲料的合作意向。

  有了项目,曹智又争取到扶贫资金70万元,建起了1500平米的扶贫车间,为供给青储饲料提供服务支撑。目前每年供给奶牛养殖基地青储饲料约3万吨,可为村里提供20个就业机会,每人每天收入大约100元。另外,扶贫车间产生的收益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7万元,为村里公共支出提供保障。

  扶贫车间不仅能给村里增收,还能提供就业机会,将更多年轻人留在村里。宗德刚也利用村里的部分闲置土地建起了扶贫车间,将其出租给服装公司做加工车间。厂房租金给村里用于扶贫和公共支出,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可优先被招录进厂工作,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

  村民合作发展特色农业

  单庄村是宗德刚所在的村子,这个村子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离县城也近。在宗德刚看来,精准扶贫还是得利用好自然优势。

  宗德刚来到单庄村以后,经过深入调研、多次召开村委会,最后确定要成立林果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村里开大会号召有经济能力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建大棚、种瓜果,以后还要搞采摘发展农业旅游,逐步带动全村共同致富。

  “种火龙果,我们以前没敢想过。” 海邦林果种植合作社社员胡贵义回想起合作社的成立过程,眼中充满了期待。他跟着随宗德刚跑了好几个果木种植基地,考察了各种瓜果的销售行情,最后选定了种植火龙果。

  合作社建起了2600平米的大棚,种植了4000株火龙果,300株葡萄,同时还套种了3500棵甜瓜,当年就能见效益。明年火龙果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可产出火龙果10吨,按批发价计算也可收入30万元,再加上套种的瓜果,每年至少能收入40万。这些钱不仅给合作社社员分红,还会拿出纯利润的70%补贴到村里的贫困户。

  “我们种火龙果在兰陵县是第一家,等明年产量高了就可以考虑搞采摘,收入就更多了。”胡贵义对合作社的前景很有信心,他介绍说,以前自己有些想法,但是没钱没技术什么也干不了。现在合作社把大家集合起来,还有国家给的补贴款,终于能干个像模像样的事了。宗德刚书记还帮忙联系了县农业局的技术专家来讲课、指导,感觉心里更有底了。

  光伏发电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马顺强所在的村是娄山沟村,在这个村里,贫困人口的突出特点就是老龄化,平均年龄68岁,基本没有劳动能力,扶贫任务也格外重些。

  马顺强便将产业项目瞄准了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国家支持的产业项目,一次投入、长久收益,而且不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维持,对于娄山沟村的贫困户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57KW分布式光伏发电用的太阳能板就安装在村民家的屋顶,不占用任何土地,发的电直接并入国家电网,一年可收益6.5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补贴贫困户,平均每人可增收近千元。

  “我们要在两年时间里尽量帮村里脱贫,感觉像在打一场仗。”马顺强来扶贫之前在青岛海关负责综合保障工作,如今他将这方面的特长用在了服务村民上。据他介绍,青岛海关已经连续选派4批12人挂职村“第一书记”,还选派优秀干部参与中组部“博士服务团”、到海关总署定点扶贫县挂职和支教,累计定点帮扶贫困村24个,实施帮扶项目21个,引进项目11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685人。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