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紫云红芯红薯:“校农结合”闯新路   “12月以来,我们学校一周有两天的早餐可以吃到紫云红芯红薯,不仅味道好,营养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2-28
  “12月以来,我们学校一周有两天的早餐可以吃到紫云红芯红薯,不仅味道好,营养也高。”近日,贵州财经大学大一学生姚俊为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这条信息,引起圈内纷纷点赞。这条信息“火”的背后,折射出紫云红芯红薯“校农结合”模式闯出新路子。
  根据介绍,紫云红芯红薯面积达6000余亩,产量450万公斤,目前还有100万公斤待销。为破解销售难题,该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与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农结合”销售模式,既解决红芯红薯销售难题,也解决学校食堂优质食品供给。
  省卫计委挂职紫云县委副书记金龙说:“现代人们都喜欢健康食品,把红芯红薯打入高校食堂,对于拓展市场起到宣传的桥头堡作用。”
  目前,紫云红芯红薯已进入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多家高校食堂,每天销售量达上万斤。
  除了红芯红薯直供学校外,紫云自治县还与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农场,该县天立学校在白石岩乡湾坪村流转200亩土地用于发展校园农场。“我们学校食堂不仅要用红芯红薯等本地农产品,还要在办学理念上增强学生践行农技的能力。”紫云天立学校校长罗仁明说,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要让学生了解农业,体验农业。为此,天立学校成立了管理校园农场的公司,形成公司技术人员教老师、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家长的传授农技大课堂,形成公司技术人员教实践,老师教理论的农技课堂。
  目前,天立学校正在打造一个以花椒、魔芋、南瓜为主的校园农场,以达到走出校园办学校的目的,明年,他们将把“校农结合”编制成教材来教育学生。
  金龙说,走“校农结合”新路的第一步是把农产品打进高校、中学食堂,让更多的人知晓紫云红芯红薯;下一步成立行业协会,让高校教授参与红芯红薯的研究与发展,增强红芯红薯的宣传力度,让红芯红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