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土专家”“田保姆”助力精准脱贫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22

  

  旬邑是全国最佳优质苹果适生区,苹果产业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拳头产业,也是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去年以来,旬邑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苹果产业优势,,针贫困户果园管理不懂技术不会管、方法不当不善管、粗放经营不精管等问题,采取组建土专家、精心培育、田间会诊、提供田保姆式服务等方式,指导贫困群众科学作务,有力助推精准脱贫。

  深入调研 科学研判 把土专家挖出来

  该县通过逐村逐户走访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贫困户都有果园,且人均面积不少,但经济效益不高,全县共有5064户贫困户种植苹果19083亩。县上建立脱贫攻坚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伍,每个镇、街道办设一个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配备人员4名,每村每30户贫困户选配1名土专家。县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一聘用,颁发聘用证书、分类定级、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脱贫攻坚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伍,驻镇、驻村开展延伸培训和果业技术服务工作。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果业技术服务档案,科学匹配,全面加强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伍建设,科学制定土专家包扶户苹果产业扶贫规划,对每个贫困户个人情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果园管理水平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开出技术服务处方,对症下药、定向培训、跟踪服务,全面提高苹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安全化、品牌化,增强贫困农户造血功能,确保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脱贫奔小康。目前,全县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伍总人数已达284名,长年扎根农村、直面农户,开展延伸培训和果业科技推广常态化服务,推广应用国内外优良种苗、实用技术和先进工艺,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土专家、田保姆。

  搭建平台 精心培育 把土专家聚起来

  该县按照技术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实现技术培训向技术服务转变,课堂教学向一线实训练转变,普及性培训向精准指导转变,专家指导向能人带动转变,积极邀请省果业技术专家、杨凌农业所专家来旬举办果业管理技术培训班、田间地头果业技能大比武、外出交流实训、建立洋教授与土专技术家交流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对土专家的系统培训,适时解决土专家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土专家技术指导能力,使其充分发挥带头人的示范效应。依托两地三方框架协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科技特派员行动、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等平台和微信网络平台,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空中课堂、田间教室、驻点服务等技术指导服务模式,加大对土专家的培训,组织开展果园体检,提出果园处方,指导贫困户照单生产。通过土专家田保姆式的全程指导服务,使土专家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长期技术服务及实践流动线条,解决贫困户在每个生产环节和每个时间节点技术难题,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问题,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种产业,发展一方经济。

  

  果园体检 田间会诊 让土专家跑起来

  该县按照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指导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思路,组织在全县范围内遴选果园管理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坚持面对面、手把手讲授,土专家集体察看诊断,给予现场指导,群众询问互动,使贫困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充分发挥县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伍的游击队优势,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提供全程保姆式技术服务,解决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重点突破,各个击破,促进果业生产提质增效,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同时县上选配思想进步、创新意识强、具有担当精神的112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及队员常年驻村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之后,县上又组建了1200多名务果能手参与的全县脱贫攻坚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伍,牵手中国银行等企业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多劳多得 长足发展 让土专家活起来

  该县按照本乡本土、领跑带富、扎根民间的原则,从全县果业乡土人才中遴选出群众公认懂技术、会管理的务果能手、种植大户、职业农民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加入到县果业技术服务土专家队伍。同时,把乡土人才划分为初、中、高三档,分类分级建立各镇办土专家数据库。同时,严格按照制定的镇村两级土专家考核细则,坚持日常抽查和入户核查相结合,半年汇报和全年考核相结合,实行一年一聘,通过绩效评价,发放一定帮扶补贴,并对成绩优异的土专家进行年终奖励,对考核靠后的实行末位淘汰制,推动了他们带头人带动引领发展,苹果产业发展呈出了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田向阳 李亚锋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