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高效节水灌溉“显身手”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28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广袤田间,一座座蔬菜大棚与一排排桔色的出水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管道输送的灌溉用水滋养着大片的庄稼和蔬果,散发着生态农业的魅力。

  “通过这种水肥一体化灌溉,能够做到节水节肥,农作物灌溉率提高到了90%,西瓜、辣椒等林下经济作物也得到有效发展,还节约了15%的劳动力。”在甘棠镇甘棠村杨梅优品示范基地,技术人员骆荣指着地里蜿蜒的细管对笔者说:“水肥就是通过这些管子流入地头,滋润着这些果树。”

  和其他的果园不同,该基地投资126.45万元对875亩杨梅果林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通过折射雾化、喷射以及滴灌等方式对果林用水进行科学管理。

  走进杨梅优品示范基地,首先看到的是山顶上一个放着好几台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小房子,墙边还堆放着水肥原料,俨然一座“微型工厂”。

  这些机器可是果园的“宝贝”,它们是高效节水灌溉的“中枢”。灌溉和施肥之前,只需要把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放入这些设备里,在操作台设定好。几个小时后,整个灌溉过程就能自动结束。

  “以前人工施肥,800多亩的地要干20多天,现在有了这几根管子和全自动设备,人不用下地,几个小时就能搞定。”61岁的村民黄永进正在田间劳作,谈到果园的“高科技”灌溉,老黄脸上的露出笑容,感触颇深,他说,“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为了扶持生态农业发展,2017年,靖州水利局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积极探索高效节水路子,投入1200万元重点打造新农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甘棠杨梅优良品种规范化基地和飞山山核桃基地高效节水等示范项目,完成水肥一体化滴灌及微灌1030亩,智能控制系统管道灌溉3630亩。项目全区全部采取地下防渗管道输水,通过地下防渗管道配接地面给水池进行灌溉,全部实现操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水肥一体化,形成完善的生态灌排体系从而减少了传统农业灌溉“跑、冒、滴、漏”的现象,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声明: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处理。电话:010-62110034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