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要多尊重 农民的需求和感受(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4-25
  游子心中的乡村,是个人体验式的乡村,更多是心灵独白式的寄托。乡村干部心中的乡村,更多是工作对象,是规划目标,行动与改造是他们追求美丽乡村的不二选择。但需要看到的是,他们对乡村美丽的追求,更多是外部审视性的。而乡村中最大的群体,还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现在的乡村怎么样,农民最有感受,最有发言权,尽管许多时候许多地方并不是他们在发声。生于斯长于斯的酸甜苦辣、老于斯死于斯的春夏秋冬,使农民最理解乡村社区的深绿浅黄。或许乡村的变化没有游子们希冀的那么梦幻,或许村民的觉悟难以达到干部们追求的高度,但乡村在变,田野在变,生活在变,需求在变,最能感知这种变化的,最为身在其中的,不是别人,是农民。对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乡村就是生活的全部,无论乡村怎么改造改变,让日子更轻松自在、更美好舒坦都是不变的内核。所以,振兴乡村过程中,不能玩花架子还笑话农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
  因此,今天的乡村,其实是不同人群内心追求与外部改造共同着力的结果,既是自然历史形成,也是时代力量驱使。不同的人群,在面对乡村时都有理性客观的一面,也有感性主观的一面,就看能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盲目。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旗帜正高高飘扬,需要我们在这一整体战略指引下,既美美与共,又各美其美,既尊重青山绿水,也尊重人心向往,尤其是,在尊重不同人群的美好追求时要把农民主体地位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