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三产融合拓宽农民“财路”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4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把品牌开发、网络销售、电商平台等商业化的第三产业,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形成三产融合的格局。日前,从大庆市农委获悉,今年1-6月份,大庆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实现324.6亿元,同比增长8%。

队伍壮大的龙头企业

在大庆市肇源县,一斤西红柿能卖1元多,而农民把成筐的西红柿送到天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成番茄罐头,一斤能增值到4元钱。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要归功于龙头企业的出现。

为了使一二产业更好地融合,大庆市采取建项目扩大增量,抓改造盘活存量等综合措施,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合发改委谋划推进惠丰乳业、伊品玉米深加工、正邦生猪产业化等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172.8亿元,年度投资56.5亿元,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20家,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251.7万吨,形成了玉米、水稻、果蔬、杂粮、乳品和肉食六大产业集群,企业群体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带动种植业基地650万亩,畜禽养殖量6000万头,基地农户25万户。

崭露头角的生产基地

7月,大庆市从南到北的农田里,谷物已经开始抽穗拔节,在仲夏的暖风中传递着喜人的嗖嗖声。大庆市的第一产业的生产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

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1.7万个,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处,省级绿色科技示范园区2处,市级绿色示范区10处,大庆市三品基地面积发展到600万亩,占耕地面积60%,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大步前行的产业融合

地里种的粮食、果蔬,圈舍养的猪、牛、羊,通过怎样的操作,让农民手中的票路变宽,票子变厚?在这一点上,大庆市从实际出发,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模式。在大庆市,有兴和科技、中升牧业、万基谷物等65家龙头企业,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民入社,为社员提供种苗、饲料、生资、担保贷款、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全程服务,建设规模化原料基地,形成了全产业链紧密融合、一体发展模式。上半年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投资基地、市场开发的资金在16.8亿元。

农民入股+分红带动模式。目前,老街基、润琦等龙头企业,建立了吸收农民带地入股、统一经营、保底收入、二次分红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农民享受到了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增值收益。

互联网+农业带动模式。大庆市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互联网+物联网示范基地40处。鲶鱼沟实业公司加盟阿里巴巴香甜农场项目平台,创新推出了C2F农产品营销模式,建设有机水稻基地3万亩,通过线上平台、手机客户端,消费者根据所需订制下单,将基地生产与消费终端直接相连,企业代储月供、现磨配送,打造了集原产直供、生态品质、全程溯源和私人订制于一体的全新产业模式,今年上半年线上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

走好品牌开发之路

农产品有名有姓,人家才会记住,吃完了下次还会再买。在这一点上,大庆市把抓品牌作为升级产业,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重要路径,依托资源和产品优势,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目前,大庆市三品标识达到510个、地理标志产品6个;培育农产品知名商标73件,其中省著名商标40件。大庆肇源地理标志大米进入全国知名地标品牌行列,打开京沪、江浙及云贵川市场;笨嘴猪肉依托大型商超,在哈大齐城市走廊和大连、沈阳、长春等东北核心城市的大商、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建设连锁旗舰店52个,成为东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绿色猪肉品牌之一。

(黑龙江大庆市政府供稿)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