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龙:乡村振兴需要有人才并留得住人才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07

  4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群众主题,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传喜、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巴珠村党总支书记和勋、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街道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莲等5位优秀基层干部与中外记者畅谈感悟。

  通过观看各位优秀基层干部的分享感悟,笔者深深感到要想当好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不易,需要有铁一般的信仰和担当,需要有非凡的本领和奉献精神,才能穿好基层这根“绣花针”。

  笔者身在基层,却是发现像这样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干部实数不多。基层干部工作环境复杂,要负责扶贫、社保、民政、治保、党建多领域跟群众面对面的工作,但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普遍思想保守,学习能力不强,理论文化素养、法律知识欠缺,德才兼备的人才更愿意往高处走,愿意留在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实数凤毛麟角。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部署,提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具体要求。如何培养优秀的农村干部,同时留住农村干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农村干部队伍的培养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多渠道选拔培养农村干部。突破以现有村干部留任为主的保守思路,把选拔农村干部的视野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鼓励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提前离岗干部职工党员回乡任职创业,或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拔拟任人选;增强民众民主、法治意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群众力量,发挥民众的管理、监督作用,帮助寻找村干部合适人选,及时掌握优秀人才信息;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村官,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健全教育培养机制,提高能力素质。通过经常性开展岗位培训,围绕单项重点工作、阶段性难点工作,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探索村干部异地交流任职、先进村挂职等学习培训措施,跳出以往走马观花式的交流学习方式,让村干部深入“明星村”、示范村中感受氛围、实地学习,增强本领。

  三、完善激励保障,增强岗位吸引力。提升村干部经济、政治待遇,确保村干部干有酬、退有养、进有路。提高基层干部薪酬,保证医疗、养老保险待遇,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标准,扩大从村干部中招考公务员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比例。增加村干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权重,提升村干部评先表彰的“含金量”,增强政治归属感,使村干部保持进取心。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石河村委会大学生村官)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