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古佛乡“稻鱼共养”助贫困户增收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9

  中国农村网四川仁寿讯(白全安 记者 马胜军)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鱼共赢。正值秋收时节,记者在仁寿县古佛乡打谷村贫困户汪国兵的稻田里看到,稻穗低垂,鲤鱼、鲫鱼成群。


今年我家养了2亩稻田鱼,效益不错,稻鱼共生稻谷亩产量达1200多斤,比纯种水稻每亩增加产量200斤左右,亩产生态鱼180—220斤,鱼的价额每斤在15元左右,我的2亩稻田鱼和稻收入1.2万元,比纯种谷子每亩要多收入3000块钱左右。”8月22日,汪国兵算这样的账,现在稻田种养两不误,增产增收明显。


  据了解,稻田养鱼,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鱼的品种主要以鲤鱼、鲫鱼为主。栽秧前一次性施足底肥,秧苗返青后每亩投放1200尾左右。水稻抽穗杨花期间,大量的花粉粒落入田中,是鱼儿的上等饲料,鱼儿生长期间不喂饲料,鱼吃了花粉粒长得快,鱼质好,是纯天然的生态鱼。因其体质肥壮,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蛋白质含量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该乡农业中心负责人刘天文介绍说:“稻田中的鱼还能吃掉株上的虫子和病源物,鱼儿还可充当稻田卫士,大大减少了水稻生长期间的病虫害的发生,鱼儿在田中游动还可起到疏松土壤的效果,水稻还可增产,真的一举多赢。”


“我村今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鼓励贫困户在水源方便的稻田养鱼,村上挤出资金3000多元为5户贫困户买了鲤鱼、鲫鱼鱼苗,发展了稻田养鱼8亩。”据该乡打谷村支部书记李兴东介绍,水田生态养鱼立体农业是将养殖与种植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水田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使水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鱼在稻田内游动可疏松土壤,鱼产下的粪便可供水稻生长,稻鱼共生每亩田可增加近2000块钱的收入。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