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荔枝树代替办酒席,移风易俗不妨先立后破!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5-30

  

  办酒的风气在农村地区一向很盛行,也一直是大伙儿很头疼的问题。但是在广东省高州市柏桥村,用种荔枝树代替办酒席,有效避免了大吃大喝带来的浪费和人情负担。

  在柏桥村,每逢嫁娶、生子、升学等喜事,村民便亲手种下一棵荔枝树苗,以此来作为庆祝。村干部带领村民在村广场等空地见缝插绿,时间长了,宅旁、村旁、田旁、路旁、水旁都是绿荫。

  办酒之所以被人诟病,是因为对主家来说,张罗酒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客人而言,这酒也不是白吃的,必然是要随一份红包。而为了收回人情往来的份子钱,一些人就想着名头办酒席。除了婚庆丧葬,还有孩子满月的、考上大学的、房屋上梁的,多是“无事酒”。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此形成了一个走不出的人情循环。而出于面子、排场等攀比心理,大操大办者不在少数。在不少村子,稍稍夸张点儿说,不是在吃席就是在吃席的路上。

  在乡村,婚丧嫁娶历来被看作是人生中的重要节点,需要一些活动来增强仪式感、凸显重要性。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情感、传统和文化的交汇。然而,近年来,大操大办的风气愈发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其初衷,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柏桥村的做法为乡亲们省去了不必要的人情往来,大家不再被繁琐的酒席和攀比所累,既省钱、又环保,还能给村子里添点儿绿,让喜事带来的好处惠及更多人。广东茂名有着悠久的荔枝栽培历史,柏桥村还有一片可追溯至隋唐年间的荔枝园。村里用栽荔枝树来庆祝喜事的习俗,也是仪式感满满,而且极具纪念价值。每一棵树都如同一位无声的见证者,让种植者每看到荔枝树,就能想起当时的那份欢喜。百年之后,后人在树下品尝香甜的荔枝,回忆分享祖辈的欢喜。这留下的不仅是郁郁葱葱的荔枝树,也是和谐清朗的村风民风。

  柏桥村的这一举措先立后破,既满足了人们对于仪式感的需求,又减轻了繁重的经济负担,对纠正农村大操大办之风具有启发性意义。

  其实,在摒弃陈规陋习方面,很多地方都不约而同地走上先立后破的路子。例如,面对高价彩礼问题,宁夏对于零彩礼、低彩礼的新婚夫妇给予一定福利优待,免费提供婚礼宴席场所、就业技能培训上给予支持、5年内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等;而江西苕溪村制定村规民约,党员干部不参与村民高价彩礼的婚庆宴席,让高价彩礼者“没面子”。凡此种种举措,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摒弃攀比心理,打心里认可低彩礼。这也暗合了移风易俗的关键,尊重风俗习惯,创新治理方式,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从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405/t20240530_132517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