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弥漫城乡用阅读滋养心灵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18

  南街村图书管理员孙建平在整理图书借阅卡。

  “经典宝藏道德能量,九年滋养读华章……”4月23日,伴随着漯河小学、许慎小学同学们的朗朗诵读声和汉字字体演变表演,由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河南省漯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18“书香中国万里行·漯河站”启动仪式在漯河市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报告厅举行,就此拉开今年“书香中国万里行”的序幕。

  漯河是东汉时期文字学家许慎的故乡,其编纂的《说文解字》闻名于世。漯河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作为字圣故里,2018“书香中国万里行”首站选在此地,意义非常。采访期间,30多家中央媒体走进当地农村、企业、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全面感知漯河全民阅读工程建设的成果,感受居民浓厚的读书热情。

  农家书屋成村民“充电乐园”

  南街村农家书屋作为河南省全民阅读示范点,1991年建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拥有藏书近4万册。走进书屋,记者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词就是“震撼”,300平方米、9个房间里所有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经过了工作人员的手工仔细装订。书屋管理员孙建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时间久了,书籍被无数人翻阅,很多已经陈旧。每本书归还后,破损的图书,管理员都要重新装订,并用70斤重的石块压平,以保证图书的平整和最长时间的借阅。

  孙建平介绍说,村里很支持农家书屋的工作,每年都要购买大量书籍,并始终坚持免费借阅制度。这间书屋是整个县城的“明星书屋”,一到寒暑假,书屋里会坐满前来自习的孩子。浓厚的阅读氛围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甚至整个县城的村民都会来此借书读书,其中名著类文学作品借阅最多。“专职管理员共有10多位,这里天天开放,节假日不休,我们还会出去做宣传,号召村民过来看书”,孙建平说,目前,图书馆办理借书证有7000多个,日借阅量达100多人次。

  阅读分享会居民新风尚

  4月23日,采访团走进戏楼后街社区,社区服务中心门口正在进行着热闹的居民大合唱表演,同时在中心的二层,“书香戏楼”周末阅读分享会正在进行中,面积不算小的道德讲堂里坐满了前来分享、学习的读者,其中一位名为杨艳丽的读者在分享时说:“我是全职家庭主妇,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养,老二是按照书本里的知识来养,书里的知识很科学,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杨艳丽告诉记者,最初她是在双汇广场上散步时发现了售书点,慢慢地开始接触图书,爱上了阅读。“现在,政府很重视阅读氛围的形成,在广场上、街边都可以见到售书点和宣传语。”杨艳丽说。

  据了解,近年来,漯河市积极发展汉字文化,并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在河南省率先建成互联互通的四级图书网络,目前共有1个市中心图书馆、3个区总馆、16个分馆、50个流动图书服务点。同时,建成职工书屋300家,藏书220多万册,实现了市内全覆盖。漯河市文化氛围浓郁,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