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委抓好灾后种植业恢复生产 用实打实的举措促丰收暖民心

来源: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7-01

  

  

  为积极应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对我市种植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市农业农村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2024年民心工程工作部署,坚持协调指导、上下联动,层层传导压力,以责任促落实,全力以赴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多措并举抗灾夺丰收。

  一是突出政策扶持“帮民难”。用足用好中央防灾救灾资金,迅疾出台灾后恢复生产惠农政策,支持抢种小麦等农作物,亩补助标准最高达到350元,有力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决受灾主体燃眉之急。如:静海区军品粮宝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常年种植小麦 2000亩左右,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在政策支持下,合作社在受灾地块仅冬小麦就抢种2700亩并通过验收。

  二是设施提档升级“暖民心”。印发了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指南以及设施重建推荐棚型标准,结合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和发展方向,支持经营主体重建宜机化、节能化,且不影响行洪的高性能棚室,推动设施提档升级。如:武清区黄花店镇作为我市老菜田区,通过政策支持,农户对受损的老旧棚室进行了重建,切实提升了设施保温增光性能和土地利用率,亩增产达到10%以上,亩增收达15%左右。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惠民生”。组织开展“天津市奋战12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发挥“包联”机制优势,及时为生产主体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抓好后续生产,力争以丰补歉。受灾区已完成小麦种植9.28万亩,超额完成种植任务。另外,为了把因灾耽误的时间赶回来,把因灾损失的抢回来、补回来,实施了蔬菜集约化育苗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蔬菜早上市、早见效,目前受灾区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已回归正轨。

  四是完善产能布局“聚民力”。为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改变受灾老菜田区散户设施经营单打独斗的局面,鼓励支持全村整建制和成方连片新建大棚园区,打造京津高端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如:武清区正在抓紧开展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实行园区统一规划、配套和品牌管理,推动蔬菜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为主向园区化生产转变,设施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示范亮点。

  

  重建前                       重建中                      重建后

  

  种植业设施灾后重建

  


原文链接:https://nync.tj.gov.cn/SY0/XWDT152013/XYDT152014/202407/t20240701_66648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