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圣地 学习殿堂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31

  真是贫困户,大家来帮助;想当贫困户,很难有出路;争当贫困户,永远不会富;抢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开江县梅家乡蚂蟥沟村农民夜校教室里,醒目的标语让人眼前一亮。乡亲们,现在党的政策好,只要自己加油干,就一定能脱贫致富!沙坝场乡黑沟村村民吴显斌在这里客串了一堂夜校讲师。

  近年来,四川省开江县按照有场地、有标识、有人员、有设备、有师资、有教材、有制度、有活动的八有标准建成农民夜校196个(贫困村51个),并完全统一标识标牌,进行了规范化建设。从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致富能人、先进典型、各类志愿者等五种渠道中选配专职教师323人,兼职教师510人。同时采取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因地施教,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创新,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普等知识,强化农民群众扶智、扶志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创新宣讲学习模式,让农民夜校有势头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件大事、一件急事、一件好事,大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四川视察调研了......3月16日,讲治镇伍家寨村文化广场聚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开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宇科作为全县农民夜校巡回宣讲团成员,给大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生活要过得好,靠的是啥子?靠各人腰杆硬、腰包鼓!张宇科用接地气的方言俗语、鲜活生动的身边事例,向村民们讲授如何移风易俗、发展产业、致富奔康。我们农村人也要懂文化、懂技术、懂市场,多种经济作物,发展规模养殖,成立专合组织抱团发展,这样才赚得到钱,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这堂课讲得实在,对我们规划产业很有帮助一堂课下来,村民发展的思路更清晰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战旗村调研,勉励村民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大伙儿发展稻田+果林+生态农业的信心更足了伍家寨村第一书记何汝斌表示。

  创新培训授课形式,让农民夜校有奔头

 

  精准脱贫有要求,各项指标要验收,如今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小康路上不准有一人走后头新年伊始,由开江县任市镇编排的女子群口金钱板《公交车开拢家门口》,在该镇花朝门村农民夜校精彩上演。该金钱板唱词将当下的脱贫攻坚政策和成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了该村近两百人观看。

  这堂课我听得最认真,原来夜校政策只是讲,听完了好多就不记得了。这次用金钱板唱政策,我一下就记到了哦!在表演活动结束后,村民李云奎高兴的说。

  为进一步丰富农民夜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我们任市镇结合村情民意,为每一期农民夜校都制定了专门主题以及特色活动。这样的政策宣传方式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任市镇党委副书记刘建华说。

  拓展培训授课方式,让农民夜校接地头

  

  单行条播,行距20厘米;宽窄行条播,宽行行距25厘米,窄行行距15厘米近日,四川银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开江农民夜校特邀教师刘学忠,在建档立卡贫困村永兴镇柳家坪村给30多户种植户讲授银杏育苗栽培技术。在夜校教室听了理论,刘老师又带我们到山上讲具体操作,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银杏基地产叶量不高的原因。村民黄亮高兴的说。

  开江县在做好传统室内教学的基础上,将农民夜校的教室搬到产业发展基地、村民院坝,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新乡贤等特聘教师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进行现场模拟、亲身示范,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农民夜校培训。截至2018年3月,开江县农民夜校特聘教师到群众中讲解油橄榄、银杏、中药材、麻鸭、白鹅等种养殖技术达1000余场次,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

  提升培训授课法子,让农民夜校有看头

 

  农民夜校的授课内容要紧密结合当地群众实际需求,达到群众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精准培训目标任务。开江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到。

  我们需要什么,他们就教什么,真是太实用了!每次农民夜校开课,宝石镇程家沟村养鸡大户张孝伟总是全村最早到的一个。张孝伟逢人便说,他在夜校取到了真经。

  在创新开办农民夜校工作中,开江县实行三定一评(即定培训计划、定培训主题、定培训要求、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农民夜校开始之前,各村党支部特别注重需求导向,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建议,并根据村民需求去邀请相关老师来上课,实现了由村党支部配菜变农民点菜,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截至2018年3月,开江县农民夜校共计开展各类培训6000余场次,培训农民18万余人次。

  农民夜校开办后,村民的思想变了。新宁镇白云村贫困村民唐继芬通过上夜校,萌发了扩大畜禽养殖脱贫致富的念头;永兴镇柳家坪的李德亮说要搞好环境卫生,争取评上文明户参加夜校培训的村民不仅了解了政策,掌握了技能,还懂得了文明礼仪。

  创新办校模式让农民夜校有盼头

  开江县在做好农民夜校传统室内教学的基础上,将农民夜校的教室搬到产业发展基地、村民院坝,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新乡贤等特聘教师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进行现场模拟、亲身示范,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农民夜校培训。

  推行课堂+现场集中+流动线上+线下等,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分片区教学、上门送学、在线选学、现场辅学,提倡多讲短课、组合式教学,把农民夜校办到广场院坝、产业基地、工厂车间。在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开展跳坝坝舞、唱坝坝歌、看坝坝电影等,提高农民夜校的人气和吸引力。

  积极开办网上夜校。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情况,注重整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微信、手机短信等平台,积极推广线上+线下培训模式,更好满足流动学习需求。同时大力推广大喇叭教学。在群众居住分散的地方,依托村村响工程,每天早、晚定时播出节目,让群众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能得到教育。

  建立群众学习积分制度,记录群众参学次数、学习纪律、成果转化等情况,将参学情况作为星级文明户评定五好家庭评选、和谐院落构建的重要参考,与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相结合,有效激发群众参学动力。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