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推农业服务平台 变"存粮在家"为"存粮到库"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31

  尽管没有了托市收购,辽宁省昌图县曲家镇双赢农机合作社的刘涛今年并不担心自家的玉米卖不上好价钱。合作社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粮贸易曲家粮库签署了粮食银行合同,还在手机里装上了粮圈儿APP,查看实时粮价和存粮价值。收粮之后没落地就直接拉进中粮储备库,粮食损耗从以往的6%降至接近零,每亩地还可以节省30元的运费。刘涛说。

  这是中粮推行的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之一。自2016年起,中粮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以区域粮库为抓手搭建起粮食银行+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将订单农业、农资服务、农机服务、粮食银行、农业金融、增值服务整合起来直接对接服务农民,改变传统收购粮食贸易中间商的角色,把农业生产与物流、加工环节对接,连接起小农户和大市场,直接提高农民收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什么是粮食银行?中粮贸易农业产业化部总经理陈涛说,中粮依托自身在粮食主产区的粮库资源,在保障农民粮食所有权的前提下,为农民提供包含烘干、仓储、分批次结算、资金支持等一系列综合服务,同时,企业可以获得粮食经营权,这就是粮食银行。其核心是改变了传统的农民储粮、卖粮习惯,从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

  中粮贸易辽宁公司联合大数据公司实现了粮食银行全流程数字化监控,以清晰的数字化存单解除了农民的疑虑。中粮贸易大数据农业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志国介绍,通过粮圈儿APP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帮助农户实现了零损耗、省运费、线上卖。未来将把种粮人、种子商、农机商融入其中,形成农业生产和交易的生态圈。

  2017年,中粮粮食银行+体系合计覆盖面积598万亩,惠及约41万户农民。陈涛表示,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结算,既减少了担保、霉变的风险和费用,又能分享市场价格波动的机会,可以使农民将粮食卖到理论上的最高价。农民在获得储粮、售粮保障后,扩大种植规模的底气更足了。

  中粮将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对接到粮食银行上,与第三方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扩展出粮食银行+生态圈。中粮梳理了农户从种植到收获、销售的整个农业投入产出的业务链条,将农户的农业服务需求,分为种植订单需求、农资投入需求、农业金融需求、农机服务需求、粮食销售需求等5大类,携手化肥生产企业、种子公司、农机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等社会合作伙伴,共同提供对农服务。

  以粮食银行+订单农业模式为例,根据下游市场对上游农业生产提出品种、品质需求,选择最佳适宜区域,由当地村屯带头人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粮与其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当地农民连片种植、统一种植技术。

  在推广粮食银行+模式过程中,中粮集团与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起合作,因地制宜定制粮食银行+的组合方式。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双连表示,中粮改变了过去坐在家里收粮当坐商的模式,正落实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从传统农贸企业转变为新型生产服务经营主体。今后拓展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结合,要依靠大型国企来引领,用新型的经济组织和业态来推动,保障粮食安全。(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