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近十年,打造数百棵“艺术树” 瑶乡深处的园艺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8-22

  

  阳志权和妻子坐在一棵“青花瓶”造型的“艺术树”下乘凉。

  阳志权打造的“座椅”“艺术树”。

  阳志权和妻子盘永兰正在管护“双喜”造型的“艺术树”。

  □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黄勇丹 吴贞珍 文/摄
在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南坳村委泉水村的村道两旁,一棵棵造型别致的树,格外显眼。这些树,有的像花瓶、有的像座椅、有的像宝葫芦,还有的像各种汉字……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树”,由该村村民阳志权坚持近十年精心打造。
这位农民为何痴迷打造“艺术树”?这些“艺术树”是怎样打造的,又有怎样的价值?近日,记者前往兰田瑶族乡,了解阳志权和“艺术树”的故事。
六旬农民痴迷打造“艺术树”
兰田瑶族乡南坳村委泉水村四面环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今年60岁的阳志权的家,就建在一个半山坡上。
近日,记者从市区驱车前往南坳村委泉水村。车子刚进入泉水村,就看到了道路一侧生长着一排排造型独特的树。在通往阳志权家的道路两侧,越来越多造型独特的树木映入眼帘。见到阳志权时,他正顶着烈日、拿着剪刀,忙碌在自家房屋前方一处林子里,管护造型各异的树木。
阳志权与“艺术树”结缘,源于网络。2014年,阳志权在网络上了解到,有一些园艺爱好者把树木打造出各种的造型,既富有艺术气息又充满园林情趣,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到处都有种树的,我何不也尝试种有特色的树……”阳志权说,当时这个想法让他很是兴奋。“一般的树就是自然生长,按照打造‘艺术树’的方法,我可以让树木生长成我设想的样子……”随后,他尝试通过铁丝或者木头做成模板,并用塑料绳、竹竿等捆绑约束树干树枝的形式,让树长成有吉祥意义或文字造型的树形。就这样,身为传统农民的他,在一步步的实践中,开始探索打造“艺术树”之路。
经过两三年的苦心实践,阳志权打造出了一批“座椅”造型。这些“座椅”,用桂花树打造,以一个木质的座椅为模型,用绳和铁丝把树的根部固定,使其按照需要分叉生长,最终生长为一个座椅造型,树的上部分则依然是茂密的树叶。2017年,这一批20多棵的“桂花座椅”造型,有收购商以2500元/棵的价格,抢购一空,给阳志权带来了“第一桶金”。
由此,阳志权打造“艺术树”的热情高涨,并开启了长达近十年的“树痴”生涯。
坚持近十年 打造一片“艺术林”
漫步在阳志权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艺术树”。有的像硕大的青花瓶,有的像吉祥的宝葫芦,更多的则像不同的汉字。这些树,有的已有数米高,有些则是小树苗。无论哪一棵树,都因独特的造型,散发着独特的生命之美和园林艺术之美。
抚摸着眼前的每一棵树,阳志权深情地说:“每一棵树都像我的孩子……”过去近十年的时光,阳志权就忙碌在一棵棵树旁,打造出了800多棵“艺术树”,形成了一片风景独特的“艺术林”。
阳志权说,要打造“艺术树”,首先要把树种好,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防治病虫害,他都要做到“心里有数”。这些年,他先后栽种了小叶榕、桂花、紫薇等十多个树种,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枝繁叶茂。
树种好了,还要打造特色造型。而每一棵树从栽种,到管护,再到根据其柔韧性和树身结构设计造型等,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打磨。阳志权说,基本上,每棵树长到一尺高左右,就开始设计造型,并用塑料绳或铁丝固定一些枝干、枝丫等,以使其长成需要的模样。特别是到了造型定型的关键期,树每天长一点,就要及时去固定一些部位,或者及时修剪一些枝丫,“一点都含糊不得”。
“这十年,他几乎每天都待在林子里,逢年过节也不忘去转转,做梦都在研究造型。”阳志权的妻子盘永兰告诉记者,丈夫全心全意搞“艺术树”,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树痴”。为了支持丈夫的爱好,盘永兰多年坚持在外务工,把家撑了起来。如今,儿子也已长大,对于父亲的爱好,也给予理解和支持。
阳志权算了算,目前他种了5亩左右的“艺术树”,有几十种造型,主要包括青花瓶造型、座椅造型、百家姓造型,以及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吉祥汉字造型等。
期待“艺术树”收获“好钱景”
阳志权耗费近十年时间,打造了一片独特的“艺术林”,吸引了附近很多乡亲及过往游客的关注,每年都有不少市民前来观赏和游玩。不过,让阳志权和家人苦恼的是,疫情之后,虽然前来观赏“艺术树”的游客不少,但是前来购买的客商却寥寥无几。
阳志权说,每打造一棵“艺术树”,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不仅需要时间成本,还需要投入管护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这些年来,他全身心投入打造“艺术树”的事业中,先后已投入20多万元。而这些钱,都是靠妻子外出务工,以及他在家管护一些经济作物换来的。
不过,自2017年卖掉第一批“桂花座椅”之后,他没再售出更多的“艺术树”。2020年左右,曾有人出价50万元“包园”,但是考虑到当时还有不少“艺术树”仍在打造中,他舍不得,所以没有卖。
如今,如何让精心打造的“艺术树”换来经济收益,成了阳志权和家人在忙碌之余的一个重要话题。
兰田瑶族乡政府一位熟悉阳志权的工作人员说,阳志权耗费近十年时间打造出一片“艺术林”,其恒心、毅力非常让人钦佩。如何让这些“艺术树”换来应有的经济价值,当地政府和村委干部也在想办法,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不过,阳志权夫妇对“艺术树”的未来充满信心。阳志权说,十年磨砺,他已经掌握了一套打造“艺术树”的成熟技术,这已是一种难得的收获。此外,每天跟树打交道,全身心都很平静,也让他受益匪浅。至于如何让这些凝结着汗水、心血和智慧的“艺术树”变现,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说,他计划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造一个“艺术树”观赏园,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造型独特又充满美感的树,并以此吸引客商前来,让“艺术树”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认可。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188622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