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发展水稻制种产业 把“饭碗”端得更稳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8-22

  

  “水稻制种是我们村主要发展的一个产业,不仅盘活了村里土地资源,也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现在我们村制种面积已经达到1800亩左右,大家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很高。”望着稻田,博白县龙潭镇南坡村的一位农户说道。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博白县充分发挥国家级制种大县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品种创新、政策支持和产业模式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博白县制种面积近4万亩,年产杂交水稻种子800多万公斤,县级水稻种子种质库保存有种子材料3000多份,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品种创新提供了充分有利的条件。

  

  龙潭镇南坡村水稻制种基地

  此外,博白县通过“院地合作”“校地合作”持续引入人才和资源,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水稻制种产业的品种创新实现数量和质量双突破,先后育成有“博A”等8个水稻不育系,审定有“博优64”等34个水稻品种,并选育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具有市场潜力的水稻新品种。目前,博白县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也迈进新阶段,该项目科研综合大楼建成后可以承接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区域试验,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和综合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种。

  

  村民正在插秧

  为更好促进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博白县还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上“双向发力”。一方面,博白县出台了《博白县水稻制种大县投资补助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对制种主体购置种子烘干加工设备给予补助,提升其种子生产和加工能力。另一方面,博白县实施常态化服务联系人才机制,对带项目、带技术到博白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初创阶段面临的水电地等问题。同时,根据种业人才实际需求,加大产业奖补力度,推出育种制种产业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切实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

  在产业模式创新发展上,博白县农业农村局以提升“头雁领航”工程为契机,推行“党支部+公司+基地+制种大户”合作模式和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改革新模式,通过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目前,博白县的水稻种子不仅销往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和华南稻作区的10多个省份,还出口到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全县共培育制种合作社2家,制种大户11户,带动制种小户300户以上。博白县水稻制种产业不仅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有效拓展,也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yl/t188647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