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掘优质资源潜力延伸农产品五大链条(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04
 
  三、认真建设农产品生态经济的循环链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是传统的玉米主产区,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种植玉米收益较低,2015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772.3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1479.5万公顷的52.2%。丰富的玉米资源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实践表明,通过农牧结合,走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之路,是解决玉米产能过剩,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减少玉米库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金锣是我国著名的火腿肠品牌,金锣集团在黑龙江省建立了区域化生猪生产基地,投资近20亿元,新建饲料加工配套工程,在全国带动发展了十多个省市、300多个县区的15万个养殖专业户和一大批专业村、养殖场,养殖户年综合获利12亿元以上。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构建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也可对农民提供仔猪供应、饲料供应、生猪回收等系列服务。据市场调查,由于养殖基地的拉动作用,周围地区粮食及饲料价格上升,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就地转化增值。黑龙江省农区要积极探索与加工肉类大型龙头企业的利益链接机制,在玉米种植基地兴办饲料加工厂,建立生猪养殖基地,粪便肥田。大力发展“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粪便肥田”的农产品生态经济循环链。
  四、努力发掘农产品文化内涵的品牌链
  2015年,全省农产品商标注册9000多个,但品牌的广覆盖并没有给黑龙江省农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产品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品牌分散,没有形成区域品牌的链条。以黑龙江省在全国著名的五常大米品牌为例,2015年五常大米产量115.2万吨,占全省水稻总产2119.7万吨的5.4%。黑龙江省地产的大米与正宗五常大米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针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与消费者的喜爱,建议省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制定《黑龙江五常大米的质量标准体系》,在黑龙江省地域范围内出产的大米,经大米专业部门检验达标的大米,都可以使用五常大米的品牌标识。品牌不仅是要保证质量,更要体现产地。依托著名品牌,构建农业品牌链条,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品牌强度与市场占有份额,才能实现种得好和卖得好双赢。
  五、精心打造农产品加工升级的价值链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消费也逐步升级,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短缺,大量国内游客去国外购买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的高端产品,酒类、乳品、休闲食品、精油、保健品、化妆品、纺织品、药品等。我们要积极拓展农产品加工业领域,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的导向,创新思维理念,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跳出农产品加工以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圈子,深挖市场潜力,通过多元化主体联合,技术集成开发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努力向医药、美容、保健、纺织、化工等领域延伸。在农产品加工升级转型的过程中,要依托核心产业的市场优势,激励核心主体的生产热情,攻克核心环节的技术难关,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利益共享为导向,精心打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高端产品,延伸农产品的价值链。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