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要多些“助农联盟” 为家乡的脱贫事业添砖加瓦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06

  巫山的洋芋淀粉含量高、多为黄心,口感粉糯有嚼劲,特别适合制作锅巴洋芋……但这样的“美味”却长期滞销。最近,巫山6名“80后”成立电商助农联盟,借助各自的电商平台,无偿帮高山农户网上卖洋芋。(据2日报道)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但部分农民由于年龄大、触网少,仍然无法享受互联网的红利,难以搭上电商的“便车”。不难发现,在不少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只留老人、妇女在家种地。因此,要打通农民触网的“最后一公里”,就需要有人来引路指向。巫山的80后“助农联盟”就是这样的引路人,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帮助家乡农户打开渠道、开拓思维、学会创新,真正实现了“造血式”扶贫。

  脱贫路上,最紧缺的就是人才。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是天然的人才洼地,“引智借脑”必要且迫切。除了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外,还可以培育一批“助农联盟”,借助他们的热情和智慧,来为家乡的脱贫事业添砖加瓦。事实上,重庆正在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引”工程,吸引了不少重庆籍特别是原籍在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等本乡本土人才,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当中来,有效地缓解了脱贫攻坚人才匮乏的问题。

  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需要一支“真正不走的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对他们足下的土地有深切的依恋,对他们帮扶的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本土人才有热情、有头脑、有技术,是脱贫攻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要吸引这些人才回流,就要做好服务。比如,对回村创业的,要落实土地、产权等帮扶措施,给他们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只有为本土人才扎根创造有利条件,“助农联盟”才能与农村农民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创业于农村广阔天地,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