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脱贫攻坚在行动 “三变”改革助产业脱贫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07

  脱贫攻坚战中,产业脱贫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是治本之策。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让贫困户搭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快车?彬县的做法是:实施“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推动产业脱贫换挡提速。

  67岁的刘兴汉是彬县韩家镇太光村村民,六年前一场大雨导致家里的土窑洞坍塌,他和老伴不得不搬到临时搭建的一间简易房内居住。原想着随后就盖新房,没想到他和老伴又都患了病,欠下数万元外债,不仅盖新房的愿望没能实现,而且至今也没能摆脱贫困。

  刘兴汉:“借的钱多,过多了,一直还到如今。这就是现在基本上快还完了。 ”

  如今,刘兴汉的欠款之所以快还清了,得益于2014年起他在自家附近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2014年,陕西正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包括太光村在内的4个村1.1万亩荒坡地,用于建设优质核桃园基地。对有土地流转的村民,企业付给他们流转费用;没有土地流转的村民,企业则雇佣他们务工,就这样刘兴汉就入园务了工。

  刘兴汉:“一天80元到100元,一年干4个月,下来就是1万来块钱。”

  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彬县还出台了每户最高五千元的产业扶持政策。如何利用好这笔产业扶持资金呢?今年7月,太光村又和这家农业科技企业达成协议:贫困户将每户五千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企业,企业给予他们每年8%的保底分红,期限为5年。刘兴汉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入股。

  刘兴汉:“就是把这5000元给给我,我办个产业没有技术也没有能力;这入股以后,啥不管,净是拿钱么。5000块钱一年下来就是400块钱,5年时间就是2000块钱。”

  看到这种模式带动脱贫有效果,当地政府又和这家企业协商:除了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外,贫困户还可以将自己享受到的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入股到企业,同样能够拿到保底分红,期限为3年。

  陕西正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波:“我们每年给他们有个8%的分红,这样每一户每一年能拿到4000元,三年下来一个贫困户是1.2万元。”

  记者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前,韩家镇的12个行政村将会有300户贫困户带着资金入股到这家企业,并由企业带动他们脱贫。这正是“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模式的一种具体实践。

  彬县地处渭北旱腰带,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还不错,但贫困面仍不小,目前,全县共有5690户贫困户18000多名贫困人口。怎样让这部分人尽快走出贫困?经过考察学习,彬县拿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方案。首先,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10个扶贫产业园作为“三变”的龙头企业进行示范和带动;其次,县财政拿出4000万元撬动金融贷款4亿元,解决“三变”过程中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资金缺乏问题;第三,实行涉农项目的捆绑,集中起来支持这10个扶贫产业园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贫困户的可持续增收。

  中共彬县县委书记张胜利:“‘三变’一是解决了村集体没有基金、没有项目的难题;第二是解决了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的问题;第三也是解决了企业没有基地、没有劳动力的问题。”

  在彬县,贫困户除了可以带着产业扶持资金入股企业,还可以带着土地入股企业。51岁的卢小宁是彬县水口镇长禄村村民,由于妻子患病,两个儿女上大学,致使家里欠下数万元外债,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正当卢小宁为不知如何偿还外债发愁时,长禄村村支书、彬县亿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孝平投资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工了,示范园包含了农业观光、种养殖业等多项产业。共流转了附近8个村的3.2万亩荒沟和荒坡地,并一次性支付村民2000多万元流转费。而卢小宁家的18亩荒坡地就在其中,在拿到了第一年5800块钱的流转费后,他又决定把流转费入股到这个农业示范园里。

  卢小宁:“分红是按6%,效益的6%分红,一年算下来是360块钱(左右)。”

  记者:怎么来保障6%或8%的分红能兑现?

  彬县亿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孝平:“一方面我们是从现在的苗木、花卉的培育(来获得),因为这个见效快;二是我们企业的积累,这个可以占到60%。”

  由于建设园区需要大量工人,卢小宁又在园区当了一名工人,除了分红,也多了一份固定收入。

  卢小宁:“月薪3600元,土地流转分红加土地流转费,一年下来有五六千元,下来一年就挣4万多元。这基本上离脱贫能快一些,有希望了。”

  和卢小宁一样,彬县北极镇北玉村的村民杜红红也尝到了土地入股企业带来的甜头。2016年,彬县籍企业家马军回到家乡,投资一亿多元,流转土地8000多亩,建起了苹果基地、黄花菜基地和富民果袋厂。28岁的杜红红不仅进了果袋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每个月有了2500块钱的基本工资,而且又将家里的4亩土地入股到企业,参与企业分红。

  彬县北极镇北玉村村民杜红红:“一亩地是600元分红,4亩地就是2400块钱(一年),5年就是1.2万元。”

  而北极镇白保村的孙晓娟,由于她家的土地不在流转范围内,便从银行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到这家企业,每年也有8%的保底分红。

  彬县北极镇白保村村民孙晓娟:“1万元就是给到800元,5万元就是4000元,入股5年就是2万元。5年到期贷款本金由企业偿还,我不用偿还。”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这家公司共为100多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吸纳102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240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

  陕西融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军:“带资入股首先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上,起码解决了一个资金周转问题;从土地上来说,企业本身就要用土地,那咱要用地,农民以地参股进来,都变为股东,都变为主人,大家在一块,事情就好办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我是家乡人,想回报家乡。”

  政府为扶贫产业园区做好服务,并且选好企业,群众则以流转土地、产业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等资源、资产入股企业,如此一来,贫困户就搭上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快车,加速了脱贫的步伐。彬县在产业脱贫上的这种探索,也许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