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足不出户实现就业“梦” 培训基地带动致富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13

  “你要像视频里的人一样,操作要注意连续性,这样才能提高生产速度和质量。”8月28日,喀什五指福手套厂岳普湖县艾西曼镇卫星工厂负责人孙红绪到公司的一位老员工肉孜古丽·太外库里家去了解她的生产情况,看到她在生产手套时,手中时不时有停顿的现象,就掏出手机给她观看远在泰安五指福手套厂工人生产时的动作。

  “他们太快了。”看完视频后,肉孜古丽感慨地说。每周,孙红绪都要抽出几天时间到各村的员工家去看望她们,了解她们的生产情况,教她们如何提高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她们只要按照我们指导的方法去生产,产量一定会提高,工资收入也会增长。”孙红绪说。

  今年27岁的肉孜古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6年前,因丈夫入狱,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她一人的肩上。想外出务工挣钱,两个孩子又让她放心不下。去年10月,喀什五指福手套厂在艾西曼镇设立卫星工厂时,她积极报名,成为卫星工厂的首批员工,她在工作中特别勤奋,成为卫星工厂里的生产能手和骨干。

  为解决像肉孜古丽这样的农村家庭妇女收入少的问题,2017年7月,喀什五指福手套厂为家庭有困难的员工发放了一台价值3000多元的电动缝纫机,鼓励她们在家里面生产,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肉孜古丽和其他60多名员工一样,在家里生产起了手套。她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做饭,清扫院子,把两个孩子叫起来穿衣、吃饭,然后送他们到学校去。回来后,就赶紧坐在机器前,赶制手套。

  “现在,在家做工时间过得很快,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匆忙地赶往车间。”肉孜古丽对记者说,“我一天能生产30把(360双)手套,每天能挣50元—60元,一个月有1500元—1700多元的收入。”

  如今,岳普湖县艾西曼镇的卫星工厂已成为培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基地,自卫星工厂建立以来,已经培养了200多名员工,发放了150台机器到农民家中;喀什五指福手套厂计划2018年在全县培养5000多名缝纫工,在各乡镇设立家庭工厂500多户,使广大农村女性不用出家门就能挣上钱。

  据悉,目前,岳普湖县共有4家卫星工厂,解决500多人就业;今年,该县要完成12座卫星工厂的建设,将解决近万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