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打出监督组合拳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0-30
原标题:精准发力 打出监督组合拳

  

   9月27日,淮安市监委首次召开监察建议书送达通报会,向淮安区政府送达关于推动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治责任的监察建议。 张金 摄

  

   5月24日,淮安市纪委监委召开监督文书落实情况“过堂会”。 葛焱 摄

   “淮安区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问题整改,构建长效机制,以鲜明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9月27日,江苏省淮安市监委首次召开监察建议书送达通报会,向该市淮安区政府送达关于推动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治责任的监察建议,淮安区区长施恩佩代表区政府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以来,淮安市纪委监委紧紧围绕监督这一首要职责,坚持综合施策、精准监督、强化震慑,让监督“长牙”“带电”。截至目前,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发出监督意见书6份、监察建议书2份、问责决定书28份、督办通知书14份,着力织密监督“天网”。

   注重综合施策,开展“组合”监督

   “向淮安区送达的是市监委第二份监察建议书。市监委成立一个月时,我们就发出了首份监察建议书,督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迅速落实市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异地交流干部住房补贴专项清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淮安市监委一名干部介绍。

   通过监察建议书督促即知即改,利用监督意见书推动专项整治,发放问责决定书强化高压震慑,送达督办通知书跟踪巡察整改,淮安市纪委监委打出监督“组合拳”,切实推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扛起责任、担当履职。

   “我们在‘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中,发现市人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虚化’,党组织监管不严,系统内违纪违规问题频发,尤其在减免、缓交、降低易地建设费方面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纪委随即发出了监督意见书,督促开展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专项清缴。目前,全市已累计追缴到位6579.30万元。

   为确保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到位、震慑作用落到实处,该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针对巡察反馈的重点问题,主动接力跟进,向被巡察党组织发送督办通知书。

   “通过责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专项约谈、督促专项整改、组织专项审计、开展专项督查‘五个专’,推动被巡察党组织实现思想认识、问题纠正、责任追究、原因剖析、建章立制、日常监管‘六个到位’。”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年以来,该市已向淮安日报社、淮安民用机场有限公司、市水利局、市民防局等14个单位党委(党组)发出督办通知书,“让执纪监督和巡察监督无缝对接,使监督效能最大化。”

   抓重点、盯关键,精准“嵌入”监督

   “提升监督质效,必须找准切入点。要把监督真正嵌入到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淮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晓雷要求,通过参加联系单位重要活动,发挥派驻机构“探头”作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方式,主动嵌入监督,“哪里有盲区,哪里有短板,就嵌入到哪里。”

   “民主生活会开成这个样子,绝对过不了关的!”监督指导相关单位民主生活会是日常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陈伟在监督指导淮安民用机场有限公司党委民主生活会时,发现会议召开不严不实,迅速叫停了会议。随后,市纪委持续跟踪监督,并在全市公开通报,责成重新召开。

   一个月后,机场公司党委重新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上次会议出现的、重新检查发现的和市委巡察反馈的问题,开展了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监管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通过监督检查发现,政府投资工程存在主要管理人员随意变更、施工现场管理缺位、建设单位履职不力等问题,隐藏着廉政风险。”一名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介绍,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政府投资工程标后监督信息平台,借助科技手段,压实综合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形成嵌入式标后监督体系。截至目前,该市相关职能部门已对政府投资工程标后履约违规企业开出了1100多万元罚单,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为推动嵌入监督规范化、标准化,发挥派驻监督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监督优势,该市制定《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嵌入式”监督实施意见》,由派驻纪检监察组从被监督单位内部运转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切口”,把监督嵌入事前酝酿、事中讨论和事后执行全过程和关键环节。今年1至9月,该市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实施提醒谈话530人,诫勉谈话79人,问责183人,立案60件,党纪处分29人,政务处分22人。

   强化曝光震慑,构建监督闭环

   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是淮安市多年来的规定动作。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警示教育片由侧重剖析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贪腐典型案例,转向重点剖析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侵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

   “片中曝光的干部,有的开会时就坐在旁边,我感觉当时空气都快凝固了,这种警示效果绝不亚于审查谈话!”一些领导干部走出会场时,对警示教育片的思想代入感和教育针对性颇感震撼。

   “发现问题不处置或处置不到位,有时比未发现影响还坏。”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违纪违规典型问题,要实现查处、曝光、整改、通报的闭环监督,强化集成效应、聚合效应,发挥案例警示震慑作用。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作风建设大会播放的专题片重点曝光了10个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的单位,49名责任人被问责,其中县处级干部1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人。

   会后一周,被曝光单位的10名主要负责人在新闻媒体公开表态、作出承诺。会后一个月,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印发通报。“在专题片里‘亮相’,在全市通报,都是为了推动整改、形成震慑。”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针对曝光问题整改情况,该市纪委监委适时组织察访,用镜头跟踪承诺履行,拧紧监督“螺丝”的最后一环。同时,以召开监督文书落实情况“过堂会”为抓手,推动监督检查工作上力度、动真格、见实效。

   “‘过堂会’是对存在问题的对账销号,也是对当前工作的督促推进。但过堂并不意味着过关,过堂的后半篇是完善提升、持续发力,压紧压实党组织整改的主体责任。”该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叶蓓讲述了召开“过堂会”的初衷。

   通过召开“过堂会”,市纪委监委现场“听”被监督单位汇报整改情况,会后派驻纪检监察组上门“看”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同时组织专家组“评”监督文书综合质效,年底再由监督检查室根据群众满意度、信访增减量等指标“测”相关部门整改成效,形成“听、看、评、测”全程跟踪的监督闭环,提升监督效能,让监督“长出利齿”。(孙达道 俞向林)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