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0-30
原标题:专项整治: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

   今年来,福建省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长期任务,年初召开的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对整治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对整治重点多次点题、对整治方案多次修改、对整治进展多次督促,推动整治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做。

   以调查研究开局。调查研究是基础、是铺路、是序幕、是启动,是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综合整治必须做好的“上半篇文章”。为确保专项整治符合实际,切中要害,取得实效,福建省纪委监委先后开展了多次专题调研,并委托相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开展调研;共召开15场座谈会,201人参加,个别访谈45人;组织相关省直职能部门开展3次专题研讨。在调研的基础上,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综合整治的通知》,重点围绕现阶段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扶贫工作检查散滥、民生项目脱离实际以及“为官不为”等四个方面问题,梳理出30条突出表现,力求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同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找准问题,选准“切口”,细化方案,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整治,杜绝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如,福州市委重点聚焦“虚、僵、躲、拖、腐”等五种不良作风,围绕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振、“文山会海”、扶贫工作检查散滥、民生项目脱离实际和“为官不为”等五个方面,明确48类作风问题主要表现,明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6家单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综合整治牵头单位。

   以强化监督推进。紧紧围绕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高位推动搞监督,把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情况纳入2017年度主体责任检查内容,由省委书记、省长和其他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分别带队对15个重点检查地区(单位)开展检查,共梳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2个,提出问责建议7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36人、党组织7个。深入一线搞监督,在去年实现乡镇一级纪委建设“三个百分之百”基础上,发扬“四下基层”好作风,督促基层纪检干部走出办公室,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实施监督,今年组织对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开展100%入户访查、对已脱贫的按20%比例随机开展入户访查;开展全员接访倾听群众诉求,推动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设立全开放接访场所,打通干群之间的“隔离墙”;由省纪委监委相关纪检监察室从联系地区、部门中选取17个综合整治联系点,通过调研督导、约谈函询、点名通报等方式,以点带面推进综合整治。形成合力搞监督,注重一体推进,与正在开展的扶贫、民生、涉黑涉恶腐败、移风易俗等专项治理相结合,如,把发现和解决作风不实、敷衍塞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点,以负面清单列出3个方面9种情形;注重擦亮“探头”,建立“1+X”工作机制,发挥派驻监督作用,如,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对驻在部门要求基层填报的各类统计报表进行清理,从109种压减至25种,为基层减负;注重社会监督,如,厦门市纪委监委在《厦门日报》“监督在线”刊发专题报道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通过党风政风点评台微信公众号收集社情民意。

   以执纪问责攻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46件93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0人,其中一把手197人,通报曝光195起典型案例。同时,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强化源头治理,从“立”的角度“破”扶贫工作检查散滥和“文山会海”问题。比如,今年4月,省纪委监委督促推动省扶贫办具体组织实施,会同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16家职能部门着力规范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有效解决扶贫领域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扎堆检查等问题。其中,将2018年省级原计划开展的20项检查整合为4项;设区市原计划开展的219项检查整合为29项;县级检查项目也由原计划的623项压缩为309项。同时,推动省财政厅等职能部门建成并运行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涉及23项30亿元资金,惠及贫困对象近70万人,全面梳理91个电子监察廉政风险点,促进监督“短、平、快”。又如,今年8月,督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对文件篇幅、精简简报,会议规模、会议时间,减少考评检查等作出具体规定,明确15条具体整治举措,整治“文山会海”。目前,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省直单位已于8月底前完成了自查自纠。(福建省纪委监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