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到中国农科院调研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18

  9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带队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调研《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并就种业科技创新与中国农科院育种专家进行了座谈。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包克辛、何东平、曹维新参加调研。座谈会由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主持。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冯志勇,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万建民等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汉中汇报了修订后的《种子法》自2016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中国农科院的贯彻落实情况。作物生物育种专家刘春明、白菜育种专家孙日飞、水稻育种专家程式华、辣椒育种专家张宝玺、玉米育种专家黄长玲、小麦育种专家何中虎、棉花育种专家郭三堆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就新版《种子法》实施以后的成绩、问题及建议作了汇报。

  张宝文指出,中国农科院自1957年建立以来已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农科院担负着研发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全国农业科研协作、培养农业科研人才、服务“三农”宏观决策的国家任务,在开展农业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与转化等方面,发挥着“国家队”的重要作用。60年来,中国农科院始终致力于解决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农业科技问题,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以“科技兴国、科技兴农”为己任,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刻苦攻关、团结协作,为保障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科院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就贯彻实施种子法,推动现在种业发展,张宝文指出,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所在。全面贯彻实施《种子法》,提升依法治种水平,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推动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法,要立足于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不断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品种管理,依法保障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和国家种业安全。

  张宝文强调,全面贯彻实施《种子法》,要不断加大对科研院所从事基础性、公益性育种研究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建立完善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推动科研院所不断加强基础性、公益性育种研究工作;要促进育种成果快速转化,依法维护育种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育种成果的评价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育种创新评价体系;要推动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育种体制机制。要把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资源优势与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推动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实现优势资源合理配置,共建育种创新研发平台;坚持以管理创新为重要途径推动育种科研创新。科研院所要针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实用技术研究、技术服务与转化应用等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的目标管理、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方式,在职称评定、经费使用、分配激励、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科研院所更大的自主权,以管理创新推动科研创新;进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保护育种人原始创新的积极性。要一手抓完善制度,研究引入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制度,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来调动和保护育种人从事原始创新的积极性;要一手抓加强执法,依法严肃查处套牌侵权、假冒授权品种、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违法行,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陈萌山指出,一要加大种子资源的收集、整理的支持力度。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种业资源大国,它有70%-80%是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在我国的种业资源中,有80%是自有的,从国外引进种子的力度还严重不足。二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近似、相似的品种,在市场整治方面要提高门槛,加大处罚力度,品种太多,会加大管理难度,给农民的选择也增加了困难。

  张宝文还考察了基因资源与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等。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