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振兴乡村书写“新乡土时代”(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2-27
  穿行在地处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从该县五里桥镇、丁河镇猕猴桃特色产业片区,再到双龙镇、二郎坪镇、太平镇老界岭健康养生片区,因为有了产业的植入,眼前的美丽乡村分外美。
  近年来,西峡县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把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三大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扶贫、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跨界融合、多业态增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了以“农业+旅游”“农业+工业”“农业+养生”“农业+电商”等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有效放大了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乡村四处蕴含勃勃生机,乡土特色得以彰显,民俗文化得到传承,书写了乡村振兴进程中西峡的“新乡土时代”。
  新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是在以农业为依托的基础上,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二产、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三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在五里桥镇黄狮村看见,村庄四周围绕着成片的猕猴桃种植园,村道两旁是成排的猕猴桃雕塑。全村96%的耕地上只产一种农产品——红心的、绿心的、黄心的猕猴桃,全村群众80%的收入来自猕猴桃。
  黄狮村的猕猴桃种植始于2005年,十年后,这里成了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并引入了西树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储藏、分选、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当地3000多亩猕猴桃提供生产技术、储藏、销售等服务,打造出“恐龙峡”商标品牌产品,辐射带动该村3000余名果农增收致富。
  距离黄狮村不远的前营村白庙村民组,在猕猴桃园的掩映下,颇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街和手工作坊街让人想起了时下的两个热词:一个是“乡愁”,另一个是“老家”。挂在居民院墙外的农具、古锁展示栏和磨豆腐的豆腐作坊,为这个只有76户292口人的小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据介绍,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共有15万名游客涌进白庙村体验老家味道,一位卖水饺的大娘一个双休日就赚了1万元。
  如今,西峡产业融合发展的蓝图已经打开:毗邻五里桥镇的丁河镇打造了猕猴桃特色小镇,通过猕猴桃采摘带火了老家小吃、老家特产,“农游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传承民俗、开发乡愁旅游,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二郎坪镇湾潭村打造了农耕文化园,这里的农耕用具展示、农事情景雕塑、“二十四节气”农谚,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让村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了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时代变迁。
  新业态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将过去难以就地资本化的农村资源,变现为发展资本。
  点点鼠标,优质农产品便可从田间地头直抵城市餐桌,曾经的空心村,一家家网店蓬勃生长,打开了村庄发展新空间……近年来,西峡县引爆“互联网+”计划,融入网上“一带一路”,建立村级邮政站点299个,全面疏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在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的特色产品超市,该县桑坪镇杨家墁农场创始人杨康峰,刚从长沙参加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归来,他举着手中的一包玉米糁说:“一斤能卖180元。”如果没有电商,产自西峡县深山中可当种子的老玉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惊艳了世人的味蕾,卖出令人咂舌的高价钱。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