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势头良好 力争养殖规模扩大100万亩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5-14

  稻渔共养是近年来我国重要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之一,既可提高身体啊环境,还能提高养殖与种植结合所结合带来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进行推广。

稻渔共养
稻渔共养

  2017年,300亩;2018年,1000亩;2019年,1300亩这组数据,是近3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拉哈图水产养殖合作社稻田养殖河蟹的成绩,稻渔种养在该县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8年,稻蟹两项亩纯收入达到2805元,是单一种植水稻效益的2倍以上。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获悉,今年,黑龙江省将依托优质水稻主产区,推广稻蟹、稻鳅、稻鱼等综合种养模式,力争使全省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扩大到100万亩。

  据了解,近两年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70.5万亩,比上年增长近41%,是全国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其中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2.2万亩。全省培育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2处、省级示范县20个。全省稻渔综合种养达到万亩以上规模的县有13个。

  稻渔综合种养有什么好处?大拉哈图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白显军深有体会:稻田里养螃蟹,等于一田双收。螃蟹的粪便直接还田,水稻可以不施化肥农药。秋天时螃蟹不愁卖,有机大米还能卖上好价。

  今年,黑龙江省将立足水田资源禀赋,科学谋划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布局,拓展养殖空间。以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县)建设为重点,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管理和技术服务,推广稻蟹、稻鳅、稻鱼等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开发稻虾等其它适于稻田养殖的品种;继续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蟹稻、鳅稻、鱼稻等共作生产技术模式,打造绿色有机鱼稻、蟹稻品牌,提升水稻销售价格。

(第一农经整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