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什么时候成立的?2019有哪些指导意见?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9-06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历史传承下来,而2018年6月21日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农民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式设立,作为有着8亿农民人口的大国,这个节日的设立可谓是意义重大。国务院公布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那么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有哪些指导意见呢?

  

   一、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9年7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要求

   1、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庆丰收活动,共同推动形成新时代农民庆丰收习俗。

   2、深入开展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节日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3、加强传统民俗研究和保护,不断提升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指导思想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2、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结合乡村全面振兴,引导带动县乡村开展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

   为广大农民搭建风采展示的舞台、干事创业的平台,通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打造一个既体现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又蕴含新时代精神的全国性民俗节日,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激发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四、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基本原则

   1、坚持农民主体,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满足农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及基层覆盖率,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及力量,让农民真正成为节日的主角。

   2、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将重心下沉到县乡村,避免千篇一律。

   3、坚持开放创新,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培育节日市场,创新组织引导方式,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共助增收,达成更广泛的社会认知。

   4、坚持节俭热烈,庆祝活动杜绝奢华,要严格执行中央有关纪律要求,既注重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形成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

   五、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标识系统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表述为“第几届”,可冠以年份。今年可以表述为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或者己亥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鼓励并使用“丰收节”LOGO等节日符号来开展公益性的活动。组织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指导开展的相关活动,可冠名为“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各成员单位可以作为指导单位,地方自主开展的活动以地方为主来举办。

  

   综上就是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秉承着“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遵循“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原则,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

   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