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万孝成发展“稻田养蛙”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10-12
  后来,万孝成经常出现腿疼、走路很困难的情况,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帮助解决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急难问题;2003年,万孝成腿疼加剧,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时任石滩镇党委书记张学平和家人都劝他到医院检查,检查发现:是股骨头坏死所致,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已卸任了。他的一言一行,得到群众口称赞,村民吴家吉说:万书记不仅是一个好书记,还是我们的好弟兄,群众的贴心人!
  离任不丢责任 
  如何带领群众致富?这是一直萦绕在万孝成脑海里的一个问题,近15年来,他思考过领办企业,想过租用土地搞规模种植蔬菜、花木等项目,由于这些都涉及土地流转、项目资金等诸多问题,种种原因导致他的这些愿望没能实现,但他没有气馁,在他看来,只要坚持“致富群众”这个方向,办法总会有的!于是,他多次到镇文化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室、村里“农家书屋”查阅资料,向书本求助,在知识的宝库里苦苦寻找。 
  据了解,他还自掏腰包在城里买了许多发展种养业的书籍,为了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好点子”,他常常是有空就抱着书本看,有时还在晚上昏暗的灯光下不停地找,同时,他还通过自己的女儿在网上搜寻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信息,老伴吴应兰经常嗔怪道:“你都是70岁的人啦,早就不是书记了,还操这些闲心干啥?”每当这个时候,万孝成总是乐呵呵地回道:“虽然我离任了,但责任还在,如果我只想着自己,群众又怎样看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8年,他动员女婿包月均把“养蛙”产业搬到了天台村,合伙搞起了“稻田养蛙”这个项目。 
  “小试牛刀”初见成效 
  说干就干,2018年,他领头成立了“700米虎纹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每亩750元的补偿流转了附近农户土地26亩,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稻田养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开初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总以为这个可能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费力不讨好”的买卖,顾虑重重,没人下“差”,但万孝成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东拼西凑,还不惜把老伴的退休金也搭上,筹足5万元启动资金,用流转的土地中的1.6亩做试验,试养了一年,到年底,卖蛙收入达6万元。
  看到他有收益了,群众的积极性也来了,于是,周边14户农户也纷纷加入了“稻田养蛙”的行业,今年初,建卡贫困户张先权、许永昆、舒仁元看到“稻田养蛙”有点“搞头”,特地申请了国家扶贫贷款签约投资入股。目前,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万孝成自信满满地说,根据今年的市场行情,保守估计能收入35万元甚至还要多;想到“稻田养蛙”能给村民带来实惠,又能增加群众收入,还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万孝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朝着新的“目标”进发 
  有了效果,也有了经验,可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一个更大的计划在万孝成的脑海里形成,通过与万孝成的摆谈了解到:2020年,他不仅要扩大“稻田养蛙”的面积,走配养清水鱼、龙虾垂钓等多项目结合的养殖道路,还盘算着依托“小小的家庭农场”实施“生态旅游”,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以此推动乡村振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