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推出生态浮床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10-22

  养鱼不需要换水,种菜不需要施肥,鱼苗还能长的好,这种情况在原来是想也想不到的,但是在现在它就能够实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创新推出了生态浮床。

  10月21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东安村水产养殖户孙玉兴来到自家的鱼塘边,收割水面生态浮床上种植的空心菜。今年,386亩鱼塘都种上了蔬菜,不仅水质干净了,而且鱼的体质更加健壮。孙玉兴说。

  在人们印象中,蔬菜都是种在泥土中,长在田地间。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广的生态浮床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种植观念,将水芹、空心菜等蔬菜种在了鱼塘水面的生态浮床上,形成了一个个水上菜园。

  集约化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养殖尾水是自然水域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来源之一。随着池塘精养程度的提高,养殖投入不断增加,导致池塘养殖水质富营养程度提高,养殖场尾水直接向外排放,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恶化导致鱼类生长速度减缓,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下降;另一方面,养殖尾水的污染负荷影响周边水域的水质指标,加强对池塘养殖水质的净化循环处理及尾水排放监管刻不容缓。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岳益超说。

  今年6月起,武进区探索在养殖池塘内设置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将水产养殖和水生蔬菜、水生经济植物、底栖动物、滤食性鱼类进行生态互补结合。岳益超介绍:鱼体分泌的黏液能抑制植物的虫害发生,鱼的排泄物能提供植物的营养,植物根系直接去除水体氮磷含量,净化水质,增加效益。同时,丰富的植被类型,为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鱼类等提供栖息的环境条件。大型水生植物与藻类抢夺竞争资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使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改善水体质量,保障养殖鱼虾的成活率,减少用药成本,种植的蔬菜也产生一定效益。以空心菜为例,一年可以收获4~5茬,每平方米每茬产出约1.25公斤,以市场价每千克4元左右计算,平均每年每亩池塘可增收600元以上。

  岳益超介绍,此次生态浮床试点区域主要包括嘉泽镇捕捞村、前黄镇坊前长征圩及坊东、湟里镇东安村尧渎,试点池塘共计82个,面积1916亩。项目除采用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外,还设置增氧机,在池塘投入螺蛳、花白鲢等,进一步降低沉积物氮磷释放。根据测算,生态浮床能够去除近25%的氨氮量,有效改善水质。

  目前,武进水产养殖面积7.8万亩,养殖户3400多户。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养殖池塘原位净化工程将在全区推广,实现可持续、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将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和景观工程有机地结合在同一水体中,植物既能吸收氮磷、改善水质,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做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以上就是相关的内容。

(第一农经整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