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学生在疫情中的担当——记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阡陌村李志龙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3-06

  庚子鼠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山村节日的喧嚣。共青团遂川县委迅速组织团员青年、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组成青年突击队,共筑防疫的坚实堡垒,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19岁的李志龙,毫不含糊地报了名,填写了一份当代大学生出色的成绩单。

  情况紧急:我们应该有担当

  “情况紧急,作为村民的我们应该有担当!”大年初一,阡陌村微信群一则召集“青年突击队”参与防疫的消息,打破了李志龙全家人看春晚回放的其乐融融,他当即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没想到,值守第一天就遇到不少困难。群山环绕的阡陌村气温低、风力大,站久了难免冻得手脚发麻;许多村民们还未意识到病毒的危害,必须用客家话耐心解说;即便白天有人值守,晚上仍有出入盲区。李志龙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找到带队值守的村干部,提议增加一轮晚班值守。

  其实,能有这份成熟和担当,和李志龙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为谋生计,李志龙的父母远走浙江务工,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农忙时节帮着大人插秧、耘田、割禾、收谷……

  穿上制服守护一方平安,是李志龙从小的梦想。年幼时看到“阿兵哥”们回村里探亲,高大威武的军人形象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敬礼!定住10分钟!”如愿就读江西警察学院后,李志龙所在军训方阵荣获一等奖,他也因表现优异被评为“军训标兵”。男生头发不能超过3厘米、女生头发不过肩,晒到黝黑、练到崩溃的军训时光,成为他心中的难忘记忆。

  此后,体能训练的摔跤、引体向上、擒拿散打,李志龙都刻苦练习,还加入了校卫队和学生会。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将校训铭记于心:“忠诚奉献,知行合一”。

  

给老人送菜

  克服困难:为了我们的担当

  “如果放你过去,我就愧对身上的志愿者袖章,也愧对1000多名村民。”村里有位廖大哥想去邻乡走亲戚,被李志龙拦下,并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好不容易成功劝返。

  “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见过打摆子(方言,俗称疟疾),也不用隔离、戴口罩,一个肺炎有啥大不了的?”入户宣传时,有位王大爷不以为然。眼看着说怕是说不通,李志龙灵机一动,掏出手机给王大爷看了一个视频,内容是关于一人致使全家感染的故事。看完后,王大爷这才理解并答应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

  因为这两桩事,李志龙觉得让村里的男女老少真正认识到防控的重要性刻不容缓。为了让知识点通俗易懂,他自创朗朗上口的客家版“防疫绕口令”,敲锣打鼓宣传。久而久之,口口相传的村民们,也成了义务“宣传员”,并自发为值守点提供后勤保障:廖海霞送来泡面、黄云忠提供口罩、李成福搬来矿泉水…… 一位家中并不宽裕的八旬老人,坚持捐献100元;甚至此前被劝返的廖大哥都通过微信群表达歉意,还捐献了物资。

  此外,李志龙和3名队友主动承担起消毒杀菌任务。凭借在校期间良好的体能训练,背起50斤的电动喷雾机也能健步如飞的他,幽默回应质疑者:“别看我瘦,可我有肌肉!”

  榜样激励:为了更多担当

  牛奶,移民点李谨红;纸巾,移民点兰观石;牙膏,下湾组刘云峰……代购清单上,写着长长的一串名字。因为交通管制,李志龙开始了骑着摩托车“买买买”的代购生活。

  “阿公,有啥要的再跟村里说,我们会送上门。”一个下午,李志龙给石告组70多岁的五保户方达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

  老人打开门,感动得热泪盈眶:“听说不能外出,我就开始担心家里吃的不够。还好你帮忙送来,谢谢啊,好后生!”

  “他的成长,我们看在眼里。他小时候是留守儿童,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经常跟着奶奶去山上砍柴,帮家里干农活。”邻居廖裕华说。

  “很活泼、有礼貌、有担当!以一名人民警察的标准,在我们村青年中树立了一面旗帜。特别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响应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号召,参加志愿服务,当代体现了青年的担当与使命。””村党支部书记刘世宝竖起了大拇指。

  在李志龙感召下,乡里的青年志愿者从10几个人发展到200余人,身影闪现在抗“疫”一线,活跃在脱贫攻坚战场:福龙村吴光宏出栏的50多羽鸭子销售无门,大家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一空;参与复产复工宣传,40余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