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提升广西农产品产地市场现代化建设十条措施的通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1-18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厅机关有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关于加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后端有市场营销”的指示精神,加快我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提高我区农产品品质、价格和知名度,增强广西高端农产品服务国家内循环能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厅制定了《提升广西农产品产地市场现代化建设十条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0年11月4日

  提升广西农产品产地市场现代化建设十条措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水平影响到农产品能否适应新时代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水平,影响到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否卖得出、卖出好价钱,影响到脱贫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关于加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后端有市场营销”的指示精神,切实履行好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我厅的“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建议,培育、保护农业品牌”和“编制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工作职能,加快推进我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实现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与全国市场互联互通,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增强广西高端农产品服务国家内循环能力,现提出如下十条工作措施:

  一、制定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标准

  结合我区各地人口规模和农业产业规模、市场布局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自治区相关业务部门通过调研分析,制定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分级标准,明确县级产地批发市场、乡镇产地市场和田头集散市场的标准功能和配置,明确信息化、分选分级、品牌建设、网络营销等建设要求,建立统一的产地市场运营机制,以标准促进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相连通,形成统一开放、制度完备、业态多元、品牌运营、互动互通,满足全国、全球高、中、低端消费需求的广西特色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

  二、支持农业重点县编制产地市场规划

  自治区重点支持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数字乡村试点等所在县(市、区)编制适应本地特点或专业的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各地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的前期工作。支持各地依据产地市场建设规划开展项目用地储备,积极引导各地招大商、引大资、建市场,推进形成一批区域性农产品产地骨干市场、一批农产品产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一批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园区等现代农产品产地市场、一大批农产品田头预冷处理集散市场。每年选择10—15个规划编制较好、政策配套有力、用地筹资到位的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或相应项目支持。

  三、推进建立产销对接信息化新体系

  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抓手,推进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益农信息社专业站。加快县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信息化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全区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装备设施信息化改造。新建农产品产地市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信息化覆盖率要力争达到90%以上。依托粤桂扶贫协作机制全力推进广西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批大湾区定向采购高品质农产品数字化应用农业基地。通过信息化构建全区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与全区、全国乃至全球销地市场形成互联互通、城乡融合的产销对接大网络。到2022年,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要覆盖全区50%以上的农产品产地市场。

  四、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分选分级

  各地要引导农业企业、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制定针对本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农产品产后处理、分选分级标准和流程。依托农业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统筹利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等项目产业集中或设施集中的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我区农产品分选分级、集散中心建设。通过分选分级,提升农产品品质,分级定价销售,形成品牌溢价,提升产业价值。到2022年,新建县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分选分级设施配套力争达到80%以上。

  五、提高农产品主产区优质农产品供给

  以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核心,优先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产业集群以及“广西好嘢”品牌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区,建立完善农产品主产区产地准出制度,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监管体系有效衔接;积极对接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优质农产品认证或准入标准,为我区农产品跨区域销售、开拓一线城市高端市场提供质量保障和市场诚信支撑。

  六、全面配套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优先支持农产品产地市场配套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争取做到应建尽建。村屯田头市场应当配备预冷设施和冷链物流运输车,乡镇田头市场应当配备仓储保鲜设施和冷链物流运输车,县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应当配备相应规模冷链物流设施。通过努力,全面提升我区产地果蔬预冷、肉类水产品冷藏保鲜能力和冷链流通率,降低鲜活农产品产后损失率,实现鲜活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

  七、全力打响“广西好嘢”高端品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广西好嘢”农业品牌顶层规划,加快“广西好嘢”品牌运营。建立健全品牌经营培育、监管保护机制,在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立“广西好嘢”品牌形象网络展示宣传平台。经过2—3年时间,培育350个“广西好嘢”品牌目录品牌,其中区域公用品牌70个、农业企业品牌80个、产品品牌200个,争取获一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加大在央视和广西卫视等自治区级以上重要媒体宣传推介力度,讲好农业品牌故事。打造一批农产品“网红”爆品。打造出全国第一、世界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一批广西第一、全国有市场号召力品牌,力争将“广西好嘢”打造成中国高端农产品品牌新标杆,为广西生态优质农产品行销全国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八、大力实施百县千名网络营销人才培育工程

  统筹利用职业院校、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协会和新媒体资源,调动第三方平台参与积极性,构建高素质农民网络营销培训体系,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网红达人和网络营销师,提升各农产品产地高素质农民网络营销技能水平。到2022年,在全区遴选培育5000名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培育50名以上网络营销师,提升各农产品产地高素质农民市场网络营销能力,促进我区农产品直播销售。

  九、加快培育十百千农产品产地市场经营主体

  力争培育10家国家级大型农产品产地市场和流通企业,100家年经营额超1亿元的农产品产地市场和流通企业,1000家年经营额超1000万元的农产品产地市场经营主体。各地要积极主动做好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信息及市场用地、用水、用电、金融服务对接,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快推进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经营,全面构建广西农产品同城配送、跨省流通、出国畅销的多层次营销体系。

  十、强化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组织保障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成立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厅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场与信息化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乡村产业发展处等相关处室和业务站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强化此项工作。自治区将对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情况进行考核,为推进全区农产品产地市场现代化建设,引导农业农村投资,强化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xgk/jcxxgk/tzgg/t6953407.shtml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