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麦”的12小时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0-25

  10月21日上午8点刚过,郭天财就坐车从郑州往浚县赶。这是一个多月里他第6次去浚县指导麦播。

  郭天财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因为经常在田间地头指导小麦种植,农民朋友亲热地叫他“郭小麦”。68岁的年纪了,郭天财为什么还这么拼?

  “浚县遭了大灾,小麦播种比往年晚得多,着急啊!”郭天财说,“让老百姓每年能吃上新馍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呀!”7年前,郭天财在尉氏县张市镇麦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小麦长势,习近平总书记说:“说起来,我们都是搞庄稼出身的,看到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村里人一样感到很欣慰。用咱老乡的话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

  7月份以来,河南遭遇严重洪涝灾害,一些地方田间积水严重,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过湿,给适期收秋种麦带来严重影响。往年这时候小麦播种已近尾声,截至10月18日,全省播种面积虽然达到了2152.2万亩,占预计面积的四分之一,但比去年同期少2000多万亩,抢种任务重。其中,鹤壁、安阳、新乡积水面积大,土壤偏湿,小麦播种受影响较大。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电话不断。替省农业农村厅领导摸底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储备情况、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完成河南各地冬小麦最晚适播期调查、接受几个农民的技术咨询。早在几年前,郭天财就通过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他的手机成了全省小麦种植技术服务热线。

  浚县王庄镇小滩村,种粮大户魏方月流转的40多亩地,属小滩坡蓄滞洪区,当时水深1米多,这两天开始整地了。郭天财下车直奔地里,把随行的年轻人甩在了身后。踩一踩深耕后的地,抓起一把土,他建议不急于旋耕耙地,要晾一晾,散散墒,等地露大白茬时再耙实播种,还再三叮嘱一定要播种浅一些,以利于出苗。

  俗话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霜降前后种麦晚不晚?

  “我们种粮大户都是在霜降到立冬期间种麦。去年我就是这时候种的,亩产1200斤。晚些种,春季不易发生晚霜冻害,后期不易倒伏。”魏方月种了11年麦子,不担心种得晚。

  “这几年冬天偏暖,错后一个节气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魏方月的实践让郭天财多了一个晚播不一定影响小麦产量的实证。这些天,他一直在全省各地跑,拜访了不少种地“老把式”,他们的经验与魏方月相似,立冬种麦,来年亩产八九百斤甚至超千斤的事例很多。关键是要精细整地、高质量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就像先天不足的婴儿,只要后天加强营养和照顾,一样健康成长。郭天财与魏方月约定,出苗后再来,商量如何管理。

  满地沤烂发白的玉米秸秆,是当时3米多深积水留下的印迹。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位于白寺坡蓄滞洪区,地里的不少排水沟见证了当地排水抢种的努力。

  用随身携带的不锈钢铲子挖出泥土,抓起一把握成团,放到胸口的高度,丢到地上还是一个完整的团,证明地太湿。“湿盘(湿整地)一次,影响两三年的产量。”郭天财对当地农技服务人员说,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急。

  今年种麦的第一原则就是看墒整地播种,一定要根据墒情决定是否整地、是否秸秆还田、是否播种,最忌讳的就是一晚就急、一急就粗(粗耕滥种)。这些话,郭天财指导各地麦播时讲了无数遍。“河南十年九旱,今年难得底墒好。‘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只要立冬之前大头落地,好收成就很有希望。”郭天财说。

  7到9月份雨水偏多的年份,有气象记录以来河南有7个。其中4年增产、3年减产,分别亩均增产43斤、减产不足17斤。小麦是世界公认的高产稳产作物,生长期有240来天,自我调节能力强,管理回旋余地大,晚播不一定减产。眼下,豫东麦播进度比较快;豫南适播期晚至11月20日;豫西、豫西北、豫西南丘陵旱地往年多干旱,今年地湿,底墒好,只要捉住苗,有苗不愁长,明年不愁好收成;豫北积水时间长,麦播难度大。经验证明,豫北立冬前播种都不算晚,今年11月7日立冬,现在播种并不晚。更重要的是,河南有一套成熟的晚播应对预案和晚播小麦应变栽培技术模式,做好“四补一促”就能种好晚播小麦。

  走出示范区,已将近下午1点30分。饭后没有午休,郭天财直奔滑县——这是一个多月来的第5次。

  王庄镇小屯村种粮大户张振楼前一天开始播种。种了30多年地,每年的小麦种植时间张振楼都有记录,基本都是这时候。他不仅不担心晚,还想争取明年多打点,把今年秋季的损失补回来。同村齐好廷的6亩小麦刚种上,他说自己注重科学种田,对增产很有信心。

  滑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200万亩左右,已播七八十万亩。现在机械化程度高,只要不再下雨,月底就能种完。

  “前几次来,都揪着心,这次踏实多了。”晚上6点多,天黑透了,郭天财开始返程,到达郑州高速出站口时,已过8点。

  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端牢中国饭碗,离不了河南粮。这些天,全省上上下下,从省领导到各地官员、农技人员,都像郭天财一样,在为麦播奔忙,大家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殷殷嘱托:“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记者 郎志慧 刘晓波 赵一帆)

责任编辑:王志远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1/10-25/23332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