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春耕好时节 田间地头忙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3-07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春耕好时节。

  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抓好农机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广州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生产活动,增城、从化等涉农区的田间地头已然一片繁忙。

  2021年广州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3.8万亩,比省下达任务增加1.6万亩,早稻播种面积增幅全省最大;产量15.1万吨,比省下达任务增加0.9万吨。今年,广州将继续保持面积和产量稳定,稳中有增,只增不减。

  

  科技赋能

  春耕现场变农技“秀”场

  浸稻谷、育禾苗、打田地……在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片农事忙碌的景象。如今,农业生产已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场景,各种新型农机具和农业数字化成果运用下,春耕现场变成了农业技术的“秀”场。

  “我们从去年开始大规模运用精量旱直播技术。”广州科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区向军表示,该技术是华南农业大学的研发成果,可以降低农作物对水分的依赖性,即便田地干旱依旧可以播撒稻谷。此外,根据田间面积和地块地形特点,他们还可采用机器插秧、无人机飞播、水直播等方式进行播种,预计本月可完成春播。

  此外,为提升丝苗米种植质量,该企业将运用智能农业系统,在每块田地放置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妥善解决田地水分不足、病虫害等问题。科技赋能下,今年该企业计划在朱村基地种植3500亩丝苗米,相比去年几乎翻了一番。

  在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从化区2022年开耕活动启动现场会正式吹响了该区春耕生产的号角。现场,工厂化育秧、无人机机耕等农业科技正大展拳脚。从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积极开展农田排灌系统、排灌泵站整治,组织开展送技下乡上门、机械化插秧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开通春耕生产服务热线,指导农民抓好春耕生产,切实把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

  在番禺区石碁镇、石楼镇、化龙镇等地的田间地头,时不时能看到该区农技办农技人员的身影,春耕备耕以来,他们深入水稻、番石榴、火龙果、无花果、花卉等种植现场,为农民提供零距离的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春种春播,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和好评。

  为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广州投入农机总动力约97万千瓦,投入农机具3.8万多台套,现代农机装备在春耕生产中发挥出主力军作用。

  

  政策惠农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南沙是全市首个将农业生产保险保费补助提高至90%的区。对投保率达到70%以上的村,按保费的10%给予村集体投保奖励。”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研究提高甘蔗等水果品种的保险金额,探索出台水产种苗险、虾蟹气象险等创新险种,全面提高保障力度。

  同时,该区印发了《南沙区现代农业增量提质若干措施》,安排3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水平,对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装备设施、应用电商销售、发展联农助农等给予财政补助。同时,广泛宣传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抢抓春耕生产有利时机。

  为助力春耕备耕,在市级农业政策的基础上,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出台了“农十条”农业生产补贴、区级种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多种农业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例如,单造粮食种植面积15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可申请市、区两级财政共计每亩1000元/造的补贴。此外,黄埔区还已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降低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

  2022年,广州市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35万元,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水稻精量穴直播、水稻农用无人机直播作业补贴,实行定额补贴。同时,对于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业、水稻精量穴直播、水稻农用无人机直播、无人机植保社会化作业服务,市财政分别按80元/亩、50元/亩、20元/亩、20元/亩标准给予补贴,加快攻克水稻机种机械化率偏低的短板。今年预计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补贴面积超10万亩,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cgxc/content/post_38413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