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畜牧右手文旅 这个彝村抓住特色谋振兴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3-15

  3月3日,冕宁县大桥镇汉呷木村村支部书记苏跃军告诉记者:“昨天,我们村集体养殖的冶勒绵羊又生了3只小羊羔!今年已经生下36只羊羔啦。”

  位于冶勒湖畔的汉呷木村有302户人,平均海拔2600米。“冶勒”,彝语意为绵羊的发源之地,冶勒绵羊以其绝佳的肉质和独特的味道闻名。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汉呷木村“两委”鼓励村民大规模养殖绵羊。如今,村子里几乎每一家都有羊群,在冶勒湖边的广阔平原上,成群结队的冶勒绵羊奔跑着,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为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汉呷木村还在养殖模式上开展更多探索。苏跃军所说的“村集体养殖”就是他们正在探索的新模式之一:年前由村集体出资购买了52只母羊、2只种公羊,和农户签订协议,合作进行养殖繁育,待新生肉羊出售后对收入进行分成,可以进一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设专业化厂房,扩大养殖规模,由粗放型的全放养模式向‘放养+圈养’模式转变,保护草畜生态,平衡发展。”苏跃军说。

  在发展“冶勒绵羊”等特色品牌的同时,汉呷木村还依托附近的冶勒自然保护区,打造“冶勒湖”特色旅游产业,建起了不少民宿、客栈。

  这张“文旅牌”,苏跃军打得“有底气”。村子不远处,就是凉山州正倾力打造的文旅项目——冶勒牧羊谷。这里临近雅西高速,是成渝入凉山的必经之路。

  该项目负责人、冕宁布希莱托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莉介绍,冶勒牧羊谷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包含艺术营地、越野营地、房车营地、徒步营地、牧羊村等,“未来可以和冕宁县境内的彝海、灵山寺、卫星发射中心形成文化旅游环线。”

  和苏跃军一样,村民们也对“畜牧+文旅”的新未来充满期待。叶子约哈嫫一家在村里开办起索玛花客栈,家里还养着120只羊和140头牛。虽然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侍弄牲畜,她却总是乐呵呵的,觉得生活“会越来越好”。(王荣升 记者 王云)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700/2022/3/8/664e3769ed2748f5b52f66cdd45bfc6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