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协同联动抗疫情 多方携手助春耕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4-29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全市现有18个乡镇、221个行政村、16个国有场站,耕地总面积522.6万亩。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8.48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2.67%。

  一、早进场零隔离

  正月初八,我市2022年施工项目正式复工复产,建设、施工、监理、设计、项目区受益人员在洮南市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开展技术交流会,提出复工复产,明确“保安全、重质量、抢进度、防疫情”工作方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影响,安排项目区施工人员提前进场,实行闭环管理,做到14天内无区外行程轨迹,实现零隔离,确保项目区施工有序进行。

  二、重协同抗疫情

  在这座古城按下防疫警钟的那一刻,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号召,农业人冲在“疫”线,分赴各自岗位值班值勤。“闫工,昨晚在1号桥执勤,今天怎么来现场了...,快去村部休息一下”,这是来自百姓对农业人的关怀。“王工,都这么晚了,你还来送通行证,太谢谢您了”,这是来自施工、监理单位的肯定。小区包保、入户排查、消杀测温、路口卡点等场所都能见到农业人的身影。

  三、共携手助春耕

  当前我省疫情形势严峻,春耕在即,为保障春耕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局会同项目区各乡(镇)政府携手各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实施监管、自查小组,在“外防输入,内防流通”的管控措施下,为春耕创造条件。加快电力设施建设、输水管网施工及喷灌设备发放,防春旱、降成本。推进有机肥增施工作,提升地力,助力增产增收。目前,施工现场原材料、机械、人力物力充足,喷灌设备、有机肥全部进入施工现场。

  四、强责任敢担当

  洮南市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遵循“市负总责、镇办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制定印发《洮南市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层层压实管护责任。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及时组织资产移交,各受益单位建立资产账目和维修管护台账,明确责任主体。针对专业性较高的电力工程,探索推开以商业保险的方式落实管护责任。

  五、厚基础成效好

  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玉米种植基础条件,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旱涝保收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机械化生产率可达95%,基本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劳动力。项目区内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的方式,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电力工程架设导线

  输水管线工程施工

  喷灌设备进场

  有机肥进场施工

  夜间进程人员防疫登记检查

  日间出城人员防疫检查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tjs/202203/t20220330_84229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