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6-16

  6月11日,浚县卫溪街道种粮大户周位起站在田埂上,望着自己流转的3000亩地里,收割机在麦浪中穿梭,金黄饱满的麦粒装上一辆辆卡车,他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颗粒归仓、丰收在手,是每个种粮人最大的期盼和喜悦。”周位起给记者算了一笔丰收账,今年一亩地能打1300斤小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刨除所有成本,收入不逊于往年。

  周位起的3000亩麦田位于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核心区域,也是去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受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小麦因汛情晚播了一个多月,其产量牵挂人心。

  “我们选用了适宜晚播的小麦品种,但冬季麦苗长势较弱,好在政府聘请河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为我们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通过专业化的统防统治防治病虫害,促使弱苗转壮,能有现在的产量实属不易。”周位起感慨。

  同是种粮大户的浚县财森粮食高产合作社负责人付太华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为增加小麦产量,他们采取“以密保晚”的措施,将每亩地30斤种子的播种量增加到50斤,并通过整理土地、调整品种、定量调节水分等办法来保证小麦的播种和生长。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撑。据介绍,去年,鹤壁市共种植冬小麦135万亩,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该市紧抓农时,积极筹措4.77亿元财政资金,聚焦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呵护,浚县103万亩小麦终于迎来丰收时刻。截至当日,浚县收获小麦83万余亩,占麦播面积的81%,夏粮正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记者陈晨 蒋晓芳)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2/06-16/24690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