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海峰合作社带领104户农民致富 社员每户每年可分红两到三万元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1

社员每户每年可分红两到三万元

经营合作社7年来,张玉峰外出时无论走到哪儿,车里总放着合作社加工的各种精品杂粮,遇见没进去过的土特产品店、加油站、超市这类客流量较大的地方,他总要进去推销一下自己的产品。张玉峰是铁岭银州区龙山乡西辽海村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喜欢推销的习惯来自合作社“以销促产”的定位。

张玉峰是地道的农民家庭出身,1997年大专毕业选择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他干过工程,做过粮油生意,还开过超市,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朋友一起参加了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班中所讲到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国家对农业合作社的鼓励政策,让一直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张玉峰豁然开朗。张玉峰说:“村里人祖祖辈辈都在种植传统大苞米,收益太低,必须搞特色种植才能增收,虽然还种玉米、杂粮,但‘新品种’和‘新的农业经营模式’才是我们合作社的特色。”

就这样,张玉峰和几个朋友建起了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定位在了生产加工精品杂粮的位置上,合作社把自己土地生产的杂粮和特种玉米都打上包装,并申请了“乡村缘”的商标,张玉峰就成了合作社里唯一跑销售的人。

“第一年,我们就生产了300件产品,我开着一辆小破车到处推销,跑完铁岭再跑沈阳,我拿着一张地图,几乎跑遍了沈阳大大小小的街巷,进进出出几千家土特产品商店。”第一年下来,合作社的产品卖出了200件,不过因为张玉峰的坚持,第二年售出产品就上升到了3000件,以后,每年合作社销往外地的产品迅速增加。

张玉峰的努力促进了合作社迅速的发展,几年下来,合作社的社员已经从6户发展到了104户。张玉峰告诉记者,他想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用现代商业手段把散落在市场中松散的资源高效重组在一起,带动合作社向新型农场、农产品加工、涉农工程、涉农流通“四位一体”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全部入社社员实现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发展至今,张玉峰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乡村缘”已成了铁岭市著名商标,省内各市与合作社长期合作的采购单位达到几百家,合作社已逐步培育了以“乡村缘”牌精品小杂粮、铁岭榛子、农家系列干菜和精品黑花生为核心的系列产品,每年销售各类产品达到3000余吨,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入社社员每户每年平均可得到两到三万元的分红。

面对市场调整种植结构是合作社未来发展的方向,今年张玉峰带领合作社紧跟国家重视中医药发展的号召,推广中草药的种植与发展结合采摘和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合作社计划实行五年一规划自营旱田100公顷,其中中药种植基地20公顷、水田种植33公顷、以土地托管的形式带动周边种植200公顷,2017年预计产值1000万元。(王晓波)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