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机制的调查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1


我县是国定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广。农业要突破发展困局,必须要有强有力地农业科技支撑。故此,我部组织人员专门就如何激发农口系统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大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共有人口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4.3万人。服务农业的农口系统初步已形成了一支专业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科技人才队伍。农、林、水、扶贫、中药、烟草、气象等涉农部门单位44个,有干部职工95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3人,占系统内干部职工总数的26.6%。在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农林牧渔专业技术职称的共有152人。大都分布在农、林、水系统。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91人;35岁及以下50人,36岁-50岁的80人,50岁以上的2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22人,大专学历的59人,中专学历的68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3人。

此外,在全县各镇已明确的农技员、农经员、畜牧兽医员、蚕技员、烟技员、林业员、水利员、扶贫专干等应专司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职责的人员共238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62人,占总数的26%。这62人中,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8人,大专学历23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1人;年龄35岁及以下25人,36岁至50岁28人,51岁及以上9人。

二、当前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短缺严重。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六条规定: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80%。而我县涉农部门单位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和具有农林牧渔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农口各部门单位总人数的26.6%、16%。以县兽医站为例,该站连同18个镇兽医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0人。2011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6万头,乌鸡401万只,大家畜2.4万头,羊4.3万只,这就客观上要求每名科技人员一年内必须承担约1.4万只羊的防疫等各类技术服务。与此类似的县蔬菜办目前仅有1名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而全县蔬菜复种面积已达4.65万亩;全县15个镇各大员中的62位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直接面对着14.3万农民群众的科技期盼。二是中高级专业人才缺乏。在全县农林牧渔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9.2%,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4.5%。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例:20名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中,在职的高级职称人员仅1名,约占5 %。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农业科技人才至今尚无。有的刚从学校毕业,欠缺实践历练;有的有一定的经验,但缺少继续教育提升机会,不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需要。整个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正呈现出青黄不接、断档断层的趋势。几年前县兽医站配齐了一套较先进的检测实验设备,可让人尴尬的是竟无人会操作!三是科技人员布局不尽合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提档加速,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而我县农口科技人员只对传统农业和时间较久的特色养殖业有经验;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科技人员与生产结合,推进农民与市场的结合等农业新业态、普遍缺乏经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和整个农口系统超编缺人现象突出(相关涉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太少,绝大多数为非专业技术人员)。2000年,我县乡镇农技员、蚕技员分别为48人、33人,但截止目前已明确的镇级农技员人数仅有27人,锐减了43.8 %。四是科研业务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力严重不足,且各方投入需求的缺口太大,无力安排农业科技工作经费预算。除个别单位通过依法合理收费后采取收支两条线的办法勉强维持一些科技推广服务外,经费匮乏的难题严重制约了全县农业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即使县农技中心、园艺站等一些单位采取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向企业化缘捐助等方式弥补经费不足,开展了开发银杏茶、引进雪莲果新品种、大樱桃栽培、测土配方、高山冷水米、玉米良种推广等试验性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毕竟这一途径艰难、局限,且杯水车薪,难有大的支撑和突破。据调查,仅县兽医站近两年来通过人才招聘录用的3名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均已相继辞职。五是创新动力活力显得不足。像科技成果不多。2012年至2016年5年间全县科技成果仅有18项,而真正达到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的不足50%,科技支农、科技惠农、科技富农作用发挥不够。又如奖励激励不够。一些单位把省市县兑现给科技人员的奖金,列为项目资金或工作经费,科技人员只得能到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没有获得。再如行业吸引力不够。一线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环境都较为艰苦,有些还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搞科研缺经费,出一项创新发明成果极其不容易,加之县上对创新发明成果的奖励激励力度不大,导致农业科技工作的吸引力和创新发明的积极性不高。

三、意见建议

1、尽快增加科技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数量增长10%,占到农口系统干部总数的50%,达到476人。重点加强新业态人才、新技术人才和高级人才引进工作。设法吸引全省各地农业类院校本科生到我县农口系统工作,力争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数达到30%,力争为每个镇办配备12名农业技术特派员。

2、设立创新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和激励农口系统科技人员积极进行各种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技术升级工作,以及创新、发明成果的推广运用;外聘专家的薪酬、生活补助以及优秀年轻科技人才提升与所从事工作紧密相关的学历教育、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方面费用的补助。

3、进行人才引进与开发。一是根据工作需要可从省上、市上或者外省外市聘用6-8名高层次离退休专家或高等院校专家来略阳工作,担任我县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科学技术带头人,带领我县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二是在本市范围内聘用10名左右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农业专家,作为我县农口系统的外聘高级科技人才,缓解我县农业科技人才结构性问题;三是在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过程中,充分考虑农口系统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为农口系统增加专业对口,热爱三农工作的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为农口系统注入活力。尤其是确保农、林、水这些较大系统能够补充12名科技人员。四是将县上每年安排的科技人员创新工作专项基金的10%用于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在职科技人员提升学历和考取专业技术职称的补助。

4、加强对科技人员培训。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经费由县财政承担,定期开展政策法纪、市场经济,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教育培训。一是邀请行业专家、外地学者、高校教授、县级领导等每年对在职农业技术人员至少进行2次培训或1次轮训;二是抓好中青年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外出进修、考察、脱产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等;三是把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结合起来,采取分期、分批、分类的办法,拓宽人才培训渠道,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5、加大奖励激励力度。除了及时足额兑现市县出台的各项奖励政策之外,所属创业单位和部门还要分别给予科技人员本人10000元、8000元、6000元的现金奖励;荣获特等奖的奖励现金20000元。对于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进行研究并荣获国家级农牧渔业丰收奖的科技人员和取得国家级发明创造成果的科技人员,除了及时足额兑现中省市县出台的各项奖励政策之外,所属创业单位和部门还要分别给予科技人员本人60000元、50000元、40000元的现金奖励。荣获国家级特等奖的技术研发、发明创造,奖励科技人员本人现金100000元。

6、加大优秀人才选用力度。一是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突出成绩和重要创新成果的年轻科技人员,如果同时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行政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可以推荐担任镇一级科技副镇长,或推荐在部门任职。二是对于荣获市级及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科技人员或者在市一级做出突出贡献的综合素质又比较高的科技人员,可推荐为市县人大代表、市县政协委员人选,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对于在镇村工作的科技人员,连续三年在镇上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可推荐担任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或后备干部;连续三年在镇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也可推荐为镇科技副镇长人选。四是做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优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择推荐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五是做好市级的311人才推荐工作,享受市上给予的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和4000元奖金。同时,县上设立10万元奖励基金,用于对省市级专家进行健康体检、工作奖励、生活关怀。

7、推进农口系统体制改革。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六条规定(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80%)为依据,重新设置农口系统岗位,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数量,使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到农口系统干部总数的50%。二是严把农口系统入口关,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类人员进入农口系统,尤其是农口系统重点单位;三是完善和落实镇办农技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待遇,负责人待遇可参照镇派出所、食品药品监督所等单位负责人副科级待遇。五是增加镇村一级农技人员工作津贴、补贴,落实农技人员各项福利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积极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使其能够安心在农村一线工作。

8、鼓励科技人员兼职有偿服务。鼓励和支持农口系统科技人员与涉农企业、与服务对象签订兼职进行技术承包服务。年产值达到300500万的龙头企业,可以每月给科技人员300500元酬金作为生活补贴,年终可从企业效益的增收额部分中给技术人员支付增收额3%5%的技术承包费。如果因技术人员因素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且企业能够证明确因技术人员的技术问题、责任心问题、疏忽大意问题等,给企业与服务对象造成较大损失的,技术人员应赔偿企业或服务对象损失费10000元。允许农业科技人员一专多兼,兼职兼薪,按创造效益的大小参加收益分配。

9、维护科技人员切身利益。一是全面落实好汉中市【2015】14号文件中关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正、副县(处)级及相应职务层次的女干部,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当于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60周岁退休。通知同时指出,上述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如本人申请,可以在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退休。二是认真执行国发【1983】141号文件和《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1990】5号。对少数高级职称专家,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征得本人同意,经相关机构批准,其离休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长的规定。三是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即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推荐、评审可不受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数额限制,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须在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数额内进行,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相应的待遇。

10、强化保障机制。一是切实加大人力到财力保障,积极为农口系统科技人员创新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二是农口系统要在全县推出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典型,鼓励扎根农村、服务一线、积极创造,切实增强广大农口系统科技人员兴农富农、为农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农口系统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对农口系统科技人员予以倾斜,工商、税务部门要在注册登记、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科技人员以便利,农村金融部门要在信贷方面予以科技人员大力支持。

(略阳县委农工部杨玉新王正平狄卫红)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