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米林:特色种养殖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3-03-20

  

  

  

  中新网拉萨3月17日电(德吉 邓巴 索朗次仁)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巴嘎村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处在县城至市区之间,毗邻岗派公路沿线和机场,219国道贯穿全村,是通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的重要路段。

  

  图为巴嘎村养殖的高原绵羊。德吉 摄

  近年来,巴嘎村“村两委”带领村民依靠地理优势,积极探索增收致富之路,融合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村集体经济,特色种养殖业等持续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拳脚。据统计,巴嘎村2022年经济总收入1400余万元(人民币,同下),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

  

  图为巴嘎村的蔬菜大棚。邓巴 摄

  巴嘎村不同于山沟里蜿蜒崎岖,它依山傍水,地势平缓,拥有耕地面积1240余亩,草地面积超过1万亩,有着十分便利的种养殖条件,是米林少有的养羊和种植大棚蔬菜的村庄。

  上午10时许,羊圈里“咩咩”声不断,有高亢的,有嘶哑的,也有奶声奶气的,随着养殖员拉开大门,400余只高原绵羊冲出羊圈,朝草场奔走,它们争先恐后,拖家带口的,好不着急,养殖员赶着羊群,抱着羊羔,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在宽敞的草场,绿意渐浓,小草已长出半寸来高,羊群有序且迅速的大快朵颐后,便散开游玩。蓝天白云下,飞机掠过头顶,羊群恣意生长,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图为巴嘎村养殖的高原绵羊。索朗次仁 摄

  据悉,巴嘎村的绵羊成熟期需3至4年,年出栏率在40-50只之间,每只能够创收1200至1500元,可供应至米林县城和林芝市区,且羊毛可为巴嘎村氆氇加工厂提供生产原材料,粪便可用来生产有机肥。下一步,巴嘎村绵羊养殖将扩大规模至1000只,待养殖技术进一步成熟后,计划扩大规模至3000至4000只。

  紧邻草场的是蔬菜大棚,由孜玛岗菜篮子基地和个人蔬菜大棚组成,从2017年开始逐年扩建,目前占地面积530亩,温室大棚145座,主要种植西瓜、冬瓜、包菜、圣女果等,平均亩产量达到12000斤,每亩年产值平均达到24000元,累计为林芝市周边民众提供新鲜优质蔬菜3000吨,总产值达到1200万元。尤其在2022年秋季的疫情期间,为林芝人民的菜篮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为巴嘎村一角。邓巴 摄

  未来,巴嘎村稳步发展种养殖业的同时,将借助地理优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极力开发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筑牢“羊圈子”,提稳“菜篮子”,走好旅游的“路子”。(完)

  责任编辑:李骏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303/t20230319_3466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