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甲良构建农村治理新格局 决胜脱贫攻坚战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26

  3月26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荔波县甲良镇抓住契机,创新推出“四有”工作模式,以各村(居)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加强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治理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融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不仅构筑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强堡垒,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更加放心大胆地抓产业、抓发展、促脱贫,让社会主义新农村越来越美丽,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村村有驿站。完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在各村设立“党员接待岗”、“谈心说事室”等“民情驿站”,拓宽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打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每周三定为“走访日”,加强对群众的走访,深入村组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举办形式多样专题培训班,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民讲师、技术专家到各村、到田间地头,通过“讲”“习”等方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各项惠民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户劳动力素质培训、创业和就业服务。建立为民服务台账,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将群众诉求推进落实情况定期在村组进行公示,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2017年以来,甲良镇15个村(居)已全部设立“民情驿站”,共走访贫困户2000多户,解决群众诉求及村级经济发展瓶颈问题200余件,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诉求窗口。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脱贫攻坚宣讲20余场,发放相关资料10000余份、在全镇235个组张贴扶贫惠民政策和宣传标语1800余张(条),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公示50余期,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户户有产业。派驻第一书记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运用扶贫工作相关政策,制订产业帮扶工作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要求,实施党员干部每人联系5个至10个贫困户,通过入户分析贫根、找准困原,因户施策,选准增收产业项目、发展途径、精准算账、分析研判、协调解决需求诉求,实现贫困户联系“点对点”产业帮扶全覆盖。将工作重点放在种桑养蚕和生态特色种养殖产业上,大力推广“支部+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切实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合理界定和保护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利益,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目前完成种桑养蚕扩建地块落实2500亩和蚕种培育基地1个;完成3000亩刺梨、2000亩提子、300亩蓝莓的秋季扩建管护提质服务工作及500亩大棚蔬菜供应示范点建设。

  党员有责任。针对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鼓励各村在产业链上成立党小组,确保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凝聚群众、激发活力、扶持产业的职责与优势,吸纳更多贫困村、贫困户投身产业扶贫中。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通过“资金+技术”输血,增强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造血功能,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2017年以来共推动8个项目落地实施,各村集体经济均实现增收12万元以上。

  群众有榜样。制定《村规民约》、《组规民约》,提炼推广“六六九”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对违反村规、组规情况进行通报宣传,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评选活动。

  2017年以来,通报宣传违反村规、组规案例20起,开展评选活动3次,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70户、“党员示范户”50户。在贫困户中创新开展“三有”(有感恩之心、有脱贫之志、有增收之行)评选活动,树立典范,增强贫困户“要发展、争脱贫”的信心,将“三有”贫困户脱贫事迹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宣传,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2017年以来,共评出“三有”贫困户180多人,通过竞比表彰30人。积极开展正家风扬祖训和模范家庭的“堂屋文化”展示活动,通过感恩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意识,消除群众慵懒散漫思想,帮助树立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意识,有效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