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推进脱贫攻坚“五大法宝”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27

  3月27日讯 荔波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六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采取产业带动、移民搬迁、环境改善、兜底保障、思想发动等措施,全方位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力争2018年减贫1.65万人,3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

  产业带动“改穷业”。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基本要求,荔波县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全面落实“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对发展“短、平、快”种养殖类的项目,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模式,发展壮大“桑蚕、青梅、精品水果、瑶山鸡、佳荣生态牛”五大产业。同时,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主动对接脱贫攻坚基金支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带动作用,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2017年,共整合涉农资金3.48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发放“特惠贷”“惠农脱贫贷”3.8亿元,大力发展桑蚕、青梅、精品水果、瑶山鸡、佳荣生态牛为重点的扶贫产业,全年产业总产值达8.5亿元,受益群众7.3万人次,桑蚕全产业链成为全省试点示范项目。

  异地搬迁“挪穷窝”。荔波县坚持“以产定搬、以岗促搬”,全面实施2507户10041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确保春节前入住一批、9月底全部入住。落实好“五个三”后扶政策,抓好医疗卫生、教育、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移民群众职业培训、岗位开发、就业服务、创业扶持四项工程,实现每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创业。同时将全县移民安置点按照3A级以上景区景点打造,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体验游。目前,成功打造梦柳布依风情小镇、水葩水寨、大土苗寨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扶贫搬迁样板,全县发展农家旅游接待433家,民宿经营户133户,乡村旅游带动就业2.5万人,实现5560人脱贫;2017年完成县城、甲良、佳荣和瑶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56户6326人,农村劳动力全员就业创业培训达7274人。

  环境改善“换穷貌”。按照“不通就搬、不搬就通”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598公里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以“八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为抓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水、房、电、讯等基础设施,确保“危改”“三改”均完成626户。2017年,完成农村“组组通”道路175公里,共实施荔波至王蒙等“四好”农村旅游公路项目6个400公里;完成“危改”“三改”建设1693户;共谋划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支持115个项目,获批基金5.95亿元;完成全县自然寨规划编制315个30余户,完成樟江、淇江旅游观光带小康房改造2296栋,水葩、懂蒙古寨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水浦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保障兜底“拔穷根”。继续落实“两助三免”等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扎实推进“四重医疗保障”,推行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确保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全覆盖。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子女就业全覆盖。2017年,县城四小和3个乡村小学、4个乡村幼儿园投入使用,完成教育扶贫惠及2.26万人次;完成甲良、朝阳卫生院标准化建设4个,建成肯甫卫生院、乡镇中医馆8个、村级中医室50个,“四重医疗保障”补偿比例达98.94%,成功创建1个“国家卫生乡镇”、20个“省级卫生村寨”,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060.9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915人,荣列“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思想发动“祛穷观”。选派精干力量蹲地驻扎、助力脱贫,全面开展“志智双扶、感恩奋进”“评先评懒”等活动,充分利用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等形式,将扶贫政策全面、精准宣传到户到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县、乡、村讲习所98个,同时,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共506人作为讲习员,2017年,全县共开展各类宣讲1000余场(次),开展扶贫、就业等专题培训20余次,累计培训2100余人次。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