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中药材增收科技护水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4-12

  在衢州市乌溪江库区,衢江区岭洋乡赖家村找到了一条路子,解决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村民致富增收的矛盾。春耕时节,在省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村民种下了名贵中药材重楼。

  “因地处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村里的产业发展受到不少限制。”村党支部书记邱小勇介绍,5年前,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梁卫青副研究员来到村里,给村里带来了契机。几年来,梁卫青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目前村里已有约300亩土地种上了各色中药材。

  “带着山区百姓种植中药材,首先一点就是要保证村民有收益。”梁卫青说,大部分中药材种植周期长、价格波动大,如果品种选不好,村民赚不到钱不说,甚至还会赔本。

  科技特派员的到来,让昔日制约村民致富的瓶颈,成了当地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一大优势。“这里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种植中药材的条件得天独厚。”梁卫青举例道,重楼对水源、土壤和气候的要求特别高,品质好的药材是不能有任何污染的。经过检测,他发现赖家村的水土条件特别适合重楼生长,加上重楼又属于喜阴植物,赖家村两面环山,光照时间不长,很适合重楼生长。

  种植中药材见效慢,要动员老百姓种植难度不小。看到这一点,多年前邱小勇在科技特派员梁卫青的鼓励下,带头种植了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看到村干部带头种,村民们也就放心了不少,这几年陆陆续续地有村民也跟着种了起来。

  对于自己推介的中药品种,梁卫青信心满满。“以重楼为例,目前市场上相当紧缺,市场价格高且波动小。”他说,重楼是收录在中国药典中的一味名贵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不仅是云南白药的主药材之一,而且治疗肿瘤病的处方中几乎都要用到它。目前这味药材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种植,市场上每公斤的零售价高达1000元。

  47岁的村民周春海去年种了5亩重楼,“后来想想觉得还是不够”。于是,翻过年来,他又种了5亩。他说,科技特派员不单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还及时和大家分享中药材市场的行情,这让他心里踏实多了。

  周春海算了算,一亩重楼如果管理得当,一般能产约300公斤干药材,按照目前的市场批发价每公斤600元至700元来算,农户每亩少说也能获利20万元。“重楼是多年生植物,药材采收一般须在5年以上,平均下来重楼的年均亩产效益大概是三四万元。”他说,这样的效益是他们农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在生态保护和村民致富两者之间,赖家村的科技特派员找到了结合点,让劣势成为优势。同时村干部“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成功动员了广大村民,这一方式同样值得点赞。

  声明: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处理。电话:010-62110034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